公开资料显示,迅速扩张的本土便利店,早在1997年前后,以及虎视眈眈的外资巨头:正让的便利店行业,青岛就已经拥有好易得、长青便利等连锁便利店品牌。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成为“三战之地”。穿越弥漫硝烟,新兴品牌跑马圈地、落后品牌消失、关联品牌兼并等事件不断在青岛便利店行业上演。
经过数十年的浪淘沙,本文将对交战各方进行深入解读:第一,如今,本土新兴便利店强势崛起,青岛已拥有数以千计的品牌便利连锁店。其中,谁将主宰沉浮?第二,陪伴岛城多年的青岛迷你岛便利店,外国便利店实力雄厚,在近日发布了闭店解散的公告。
为什么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日系知名便利店品牌会在进驻青岛多年后,如何下沉打破地方壁垒?第三,选择撤出?对青岛民众而言,亟待改造的量夫妻店,这是个疑问;而对岛城便利店行业来说,生门与命门都在何处?第四,则是警钟。
齐鲁商业评论第30期
撰文/程若兰
审校/庄建成
迷你岛迎来闭店倒计时
深入岛城日常生活的第13个年头,曾一时遍布青岛各街区的迷你岛撑不住了。
9月6日,日本国MINISTOP(株)(以下简称“MNS”)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解散子公司青岛迷你岛便利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迷你岛”),预计将于今年10月15日结束店铺营业,根据当地法律完成相应手续后进行清算。
对于解散原因,MNS在公告中表述为“基于对未来发展的综合考虑,为了优化集团经营、集中经营资源并提高效率,本公司决定解散青岛迷你岛。”
9月9日,青岛迷你岛在官方微博账号“青岛迷你岛Ministop”发布消息,称“因自身经营原因”,青岛迷你岛门店将于上述日期前陆续闭店。这一微博的发布,为在青经营十余年的迷你岛便利店迎来了整体的闭店倒计时。
公开资料显示,迅速扩张的本土便利店,青岛迷你岛于2009年1月5日,由永旺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永旺集团”)旗下公司MNS和青岛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5579万美元。MNS为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持有青岛迷你岛90.67%股权。
2009年7月,青岛迷你岛便利店1号店开门迎客。作为日本零售巨头永旺集团首度进入便利店行业的象征,迷你岛信心满满。进驻初期,永旺集团曾提出将在5年内把山东内迷你岛便利店的数量扩增至200家,待山东内业务走上正轨后向其他份进一步拓展。
但这一规划始终没有实现。根据MNS官网记载的业绩报告数据,2019年12月,开设的迷你岛便利店数量达到了历年最值——104家,但这些店铺并没能完成迷你岛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的构想,它们全都分布在青岛的各个街区之间。
进入青岛以来,迷你岛可谓遍布各商圈、写字楼,给岛城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消息公布后,“青岛迷你岛便利店将解散”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同城榜首位, “难过”、“回忆”、“不舍”等词语成为话题内网友留言中的高频词汇。
青岛迷你岛官方公告下的网友评论
除去不舍迷你岛便利店将结束营业的留言,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在青火热发展十余年的迷你岛便利店会走向解散?这个在日本有40年发展经验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为什么在却没能走出青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980年5月,永旺集团出资3000万日元设立MNS。同年7月,迷你岛便利店1号店“仓山店”在日本横滨开业。至29年后青岛迷你岛便利店1号店开业时,迷你岛已发展出完善的便利店业态,并走出日本,在韩国、菲律宾开设了迷你岛便利店。
2009年进驻青岛时,迷你岛便吸引了众多关注与光顾。作为日系知名连锁便利店品牌,迷你岛在资本、品牌美誉度、业态成熟度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但在对市场需求的了解程度上,却远不如2000年前后就已开始发展的友客、可好等青岛本土品牌。媒体报道显示,入驻后四、五年间,青岛迷你岛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为在青岛便利店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谋生,迷你岛一方面选择迅速扩张店铺数量,降低同区域商品配送费等经营成本,一方面对店铺开设位置、商品品类等经营关键要素进行本地化调整。
2016年,青岛迷你岛首次实现纯利润亏损规模的缩小,当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5.94亿日元。此时,迷你岛在青岛开设的便利店数量也已增长至65家,开始进入缓慢扩张阶段。
正当迷你岛在青岛终于略微“站稳脚跟”时,外环境的极速迭代又令它猝不及防。
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兴起,“便利店+电商”“便利店+洗衣”等新兴业态成为众多连锁便利店品牌的业绩增长点。此外,苏宁、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也纷纷试水智慧便利店,下沉至青岛各小区开始跑马圈地,十荟团等社区电商服务平台也开始以便捷的购买、取货体验争夺年轻客流。
在同行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场景分化、特化改造的浪潮中,迷你岛更新缓慢的传统经营模式和商品种类逐渐丧失特色与客群吸引力,开始逐渐掉队。
此外,虚假宣传、店内食品造成食物中毒等事件也在积年累月中慢慢消磨着消费者对迷你岛的信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业界的激烈竞争给了青岛迷你岛当头一棒。业绩数据显示,青岛迷你岛便利店数量自2015年以来首度出现负增长,共有27家迷你岛便利店闭店停业。
青岛迷你岛便利店门店数量变化
数据统计自MINISTOP历年业绩报告
2020年,青岛迷你岛的营业总收入降至23.07亿日元,同比下降21.40%;纯利润亏损6.67亿日元,亏损规模较2019年扩50.90%。
青岛迷你岛便利店有限公司历年财务情况(单位:百万日元)
数据统计自MINISTOP历年业绩报告
在各国迷你岛便利店业绩均因疫情遭受巨损失的背景下,MNS的最终选择便是解散连年亏损的青岛门店。从此前的风光无两到如今的惨淡退出,迷你岛闭店解散事件可以说是为青岛的便利店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迷你岛退出后
青岛便利店行业路向何方?
根据青岛市新闻办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青岛共有2128家品牌便利连锁店。这一数字看似规模庞,但在青岛这座新一线城市的体量和居民需求面前,却显得十分渺小。
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青岛以79.2的指数值排在第25位,处于中低水平。
这份报告还指出,青岛现有便利店饱和度较低,每7578人才拥有一座便利店。在24小时便利店覆盖情况上,青岛仅以34.78%的覆盖率列于第26名,表现远不如福州、南宁、温州等二线城市。
从客观条件出发,青岛便利店行业发展的滞后与夜间经济发展不及南方城市、居民需求不一等因素关系紧密。客观不利,就用主观行动克服。还好,在促进便利店行业发展方面,青岛并不缺少“老师”。
以同为副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在同一份报告中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高居全国榜首的厦门为例。近年来,厦门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社区服务提升相结合,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在主城老旧小区、背街巷、公(廉)租房、岛内偏远社区、新建小区、岛外新旧社区和农村等“盲点”区域加生鲜便利店力度。
同时,厦门从便利经营者和便利消费者两方面“双管齐下”,在食品经营许可、烟草、乙类非处方药经营审批等方面深化“放管服”,在国内首创e政务便民服务站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实现了营商环境、便民服务、营业额同步提升。
日前,青岛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作为试点目标的一环,未来,青岛市居民将体验到出门步行5分钟就有便利店、小超市的便捷生活。这正是青岛的城市管理者们借鉴成功者经验,实践规划、挖掘行业发展潜力的机会。
而对便利店行业来说,此次青岛入选试点,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作为首批试点,青岛正在全市城市社区中全面建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力争到2025年实现连锁便利店100%覆盖。随着试点过程中针对性政策、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青岛便利店行业将获得全新的发展空间和优势。
但在整个行业面临利好时,谁能实现利益最化则要各凭本事。前事不忘,后者之师。对于青岛小小数千家便利店来说,青岛迷你岛的发展正是前车之鉴。
最核心、最易影响消费者选择的,莫过于便利店门店的服务质量和商品种类。连锁便利店品牌一旦规模壮、直营店与加盟店数量快速增长,就容易因管理不精给自己挖出陷阱。“服务态度差”“甜点又贵又难吃”等差评损害的不仅是一时的网络舆论评分,更是消费者的信赖和长久消费。
“入乡随俗”,外资零售商和看好青岛发展空间的新进外地企业首先要做的,则是充足的市场调研和本地化实践落实,实现针对岛城客群精准地“投其所好”。
而在互联网、移动支付高度发展的今天,便利蜂等新兴品牌的成功事例也为广便利店品牌提供了灵感。数字化管理、瞄准年轻消费客群推出的自助购物等亮点,将是便利店品牌避免陷入模式雷同僵的助力。
从青岛迷你岛的发展与衰退中尽可能汲取经验教训,跳出单纯的业内无序竞争,只有这样,岛城便利店行业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为青岛创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凤凰网青岛原创
欢迎家多多转发,分享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