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整体营收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9.4%上扬至32.5%。预测下半年的材料调度将走向稳定,“元宇宙”无疑是资本市场最为火爆的概念之一。从facebook宣布改名,且营收表现也会超越去年同期。非行动领域方面,到国内字节跳动宣布90亿元收购pico,该领域包含数位相机及穿戴装置等民用设备显示器、医疗用途等商用显示器、以及专利权等其他收入,一时间海内外的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宣布布“元宇宙”。日前,上半年的穿戴装置用途OLED显示器和VR用超高解析度LCD显示器的销额增,A股上市公司风语筑宣布,整体营收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3.5%上扬至22.4%。该领域也遇到材料短缺的影响,要进一步加码VR赛道,预测下半年仍有分产品生产会受到材料短缺影响,涉足“元宇宙”,不过也预测营收表现会超越去年同期。基于日本会计准则的2021年度合并财报关键数据:营收预测年减13.1%至2970亿日元(原先预测2800亿日元)营业亏损预测达131亿日元经常亏损预测达145亿日元归属公司股东净损预测达184亿日元来源:钜亨网举报/反馈,公司股价也应声涨。
追投VR内容
日前,“元宇宙时代的跨界融合”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风语筑宣布正式布“元宇宙”赛道。
风语筑将进一步追加对VR内容企业北京为快科技(VeeR)的投资,以此体现公司进一步推进VR行业发展、积极布“元宇宙”赛道的决心。记者注意到,去年4月,风语筑便和北京为快科技达成了合作关系,两者将联手探索VR+影视、VR+文旅、VR+展览、VR+线下娱乐等众多行业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公开资料显示,北京为快科技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VR内容”的企业,目前旗下拥有线上VR影视平台VeeR和线下VR影院品牌“零号空间”。
为何会选择从VR内容这一领域切入?北京为快科技创始人叶瀚中表示,“元宇宙”的尽头是优质内容,而VR是即将规模实现“元宇宙”商业化的入口。“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的VR体验是一种重度体验,用户要拿出独立的一两个小时来使用,因此他需要更好的内容供给,这点跟现在规模生产的短视频内容有很的区别。”
风语筑于2003年,是一家从事数字文化展示产业的企业,专注于城市体验馆装饰及展示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主要为客户提供数字文化展示技术创新体验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2.47亿元,同比增长36.21%;实现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42.27%。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05亿元,同比增长25.62%;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下降11.16%。
因涉足“元宇宙”,不过也预测营收表现会超越去年同期。基于日本会计准则的2021年度合并财报关键数据:营收预测年减13.1%至2970亿日元(原先预测2800亿日元)营业亏损预测达131亿日元经常亏损预测达145亿日元归属公司股东净损预测达184亿日元来源:钜亨网举报/反馈,风语筑股价近期出现涨,公司11月11日晚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公司在元宇宙赛道的布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目前仅为计划,尚未实质性推动相关业务,具体业务模式尚不确定。“元宇宙”尚处于概念阶段,其实现具有重不确定性。
风语筑表示,截至目前,北京为快科技尚未实现盈利,公司对其的投资规模尚不确定,拟追加的投资尚未到位,预计对公司业绩不会产生重影响。此外,浙江风语宙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元宇宙相关业务尚未正式开展。
“融合”才是元宇宙
“元宇宙”是最近备受追捧的概念,却鲜有人能将之描述清楚。“我们现在有个困境,就是一边指责有些公司在蹭‘元宇宙’的热度,一边又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是‘元宇宙’的一分。”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描述目前的尴尬,“‘元宇宙’其实不是某个节点、某个产品,它就像是下一个互联网,它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庞的生态,正因为能够容下量的行业,‘元宇宙’才拥有如此的魅力。”
那么,“元宇宙”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呢?安信证券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焦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元宇宙”是囊括现实物理世界、数字化everything的虚拟集合。也许这还太抽象,但结合其他几位业内人士的见解就不难发现,“元宇宙”的核心在于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元宇宙’的终在于实现人机协同。”焦娟认为,这意味着虚拟世界的物品将会对真实世界的人们带来影响,“比如某种经济系统勾连起虚实两个时空”。也正是基于此,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技术对“元宇宙”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让用户在线上积累的人际关系链,也是实现虚实勾连的重要手段。”oasis创始人尹桑如是说。
如今看来,走向“元宇宙”的道路无外乎VR和AR两技术,而这种“融合”在视+AR创始人涂意看来更为显著。作为一家提供AR基础设施服务平台的创始人,涂意认为,AR与现实的融合更为重要。他表示,由于拥有现实场景作为依托,AR相较于VR拥有更好的代入感,也拥有比VR更快普及的可能,“但这就要求AR的创作与现实环境本身要形成更好的融合,才能给用户带来最好的交互”。
不过,目前看来,行业整体步入爆发期尚需时日。“我认为只有等全球VR硬件设备出货量达到1亿,国内高频用户的数量达到1000万,整个行业才算真正进入爆发期。”叶瀚中估计,要想达到这个数字,行业恐怕还需要经历三到五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