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2代intel测试的解禁,加快最新款手机生产,家也都惊叹12代intel的性能的提升,据媒体报道,不少测试都显示了其性能超越了苹果的M系列芯片。这么看来,苹果将量原计划用于生产iPad及老款iPhone的零件调往iPhone13系列,苹果变“芯”现在看来不值得吗?
iPhone与iPad软硬件结合使得其具有非常卓越的性能和体验,iPad产能因此下降了50%。据报道,但之前Mac则没有实现这一统一。intel的挤牙膏既限制了Mac性能的发挥,苹果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性能更强的第二代和第三代Apple Silicon芯片。其中,也打乱了Mac的更新节奏,2022年推出的第二代Apple Silicon芯片将会采用改进版的5nm工艺,可以说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Mac的体验的差异度下降。同时,因此较当前的M1系列在性能(或指单个核心)和能效方面的提升相对有限,成本的考量也使得苹果会放弃intel,预计新一代MacBook Air将率先采用。而在接下来,找intel定制芯片并不是便宜,苹果计划最快于2023年推出由台积电代工的3nm Mac芯片,苹果也必须兼顾到intel的利润,也就是第三代Apple Silicon芯片,这必然影响电脑的整体价格。当然M1 Pro 和M1 Max售价较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芯片荒带来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也是其良品率较低的影响。实际上,损失苹果这一客户对于intel的直接影响较小,但间接影响巨,从长远来看这涉及了X86与ARM之争,就连微软也开始了自制SoC的研究,这也说明了intel没有办法满足各家差异化需求。
苹果在M系列引入了小核设计,这本是手机SoC上的设计,苹果率先在电脑上开始使用。对于移动设备而言,续航的提高的意义重,有限的机身能塞进的电池毕竟有限。intel 12代使用了全新架构和全新工艺,也采用了新的性能核(P核)+能效核(E核)设计(俗称小核)。据悉AMD的下一代处理Zen4也将使用小核设计,迎战intel新架构。我们不难看出苹果的远见,当然苹果的强号召力与财力能够号召软件厂商适配小核,目前intel小核设计能否发挥性能还要看适配,尽管Windows 11已经针对小核已经进行了优化。
只看性能不看能耗是不科学的,对于移动设备这一点尤其如此。高性能带来高能耗,高能耗不仅仅会缩短电脑续航,也会因为CPU温度过高而降频,这也是为什么移动端i9有时候不如i7。我们看到intel 12代的性能表面是略高于苹果M系列的,事实上也没有高多少,现有比较还是基于intel 12代桌面端和苹果移动端对比,这也能从侧面显示苹果M系列的强悍。intel 12代性能核心比M1性能核心快约10%,但消耗的功率却是M1性能核心的10倍多。在多核性能方面,顶级桌面i9(8+8核,24线程)在整数工作负载中比M1 Max/Pro(8+2内核,10线程)快50%,同时消耗的功率是SPEC fp工作负载的6倍。与M1芯片相比,受热受限的i9笔记本电脑的单核得分可能会高出5%,但一定会疯狂地加快风扇。
这一切都说明了,苹果从X86阵营转向ARM阵营目前来看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如果有一天,intel实现了突破,苹果也许还会像当年从Power PC转向intel再一次做出选择,但是可预见的未来若干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