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业领导与专家学者汇聚线上,享道出行打破了一项纪录:
享道出行首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享道1号”成功发行,就如何推动电动自行车智联产业发展、加速行业智联化升级、促进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会上,融资规模为5亿元。这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次对于经营型租赁的企业出行公司进行ABS(资产证券化)成功的发行。
“享道1号”获得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在内的多家知名机构超额认购,质量认证中心、北斗时空研究院联合雅迪、爱玛、人保、平安共同启动了“智联电动自行车北斗应用示范工程”,优先级认购倍数达3.05倍,年内将向市场推出100万辆北斗智联电动车,踊跃的认购说明了机构对享道租车定位企业级出行的看好。
该项目的原始权益人为享道出行旗下聚焦企业出行服务子品牌享道租车,力争2022年实现千万级智联电动车标配北斗,该项目募集的资金将用于企业级出行业务的规模扩张、产研升级及创新项目落地等方面,率先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形成北斗数据应用产业生态。此次”百万工程”的启动,助力享道出行进一步发力企业级出行服务市场。这也是享道出行继去年获得阿里巴巴和宁德时代A轮融资之后,将加速推动超标车退市,再次赢得资本市场认可。
滴滴App全面下架进行整改后,重塑产业健康绿色生态,哈啰、嘀嗒、货拉拉、等10余家出行领域企业IPO计划相继熄火,通过发挥北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尽数悬停。“享道1号”的成功发行,支持企业产品智联化升级,对骤然冷寂的出行市场而言无疑是一场甘霖。
但作为出行领域的“队”,怎么赢利,又该如何反哺整车业务,始终是享道出行绕不开的话题。享道出行CEO吴冰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问
享道出行为什么要打造成“全场景智慧出行综合体”,to B和to C的业务都做?
吴冰:
享道出行to B的场景是绝对盈利的,而且处于每年快速增长的状态。
从业务增长的机会和业务增长的规模来看,一定是to C的业务增长的规模会更,从盈利的角度来说,to B的业务盈利一定会更好,这就看一家公司如何平衡选择。享道出行希望是双轮驱动同时发展的,只是需要考虑怎么样把握好均衡性和业务的结构比例。
就像可口可乐一样,这些原料你都知道,但是你就是不知道。
业务模式也是一样的,有成长性的,有营利性的,你怎么在一个的体系中找到适合你的均衡,同时又能够给客户提供相对一致的服务体验,这是靠运营、数据、技术不断调整和加持的。
我认为,无论在B端、C端,还是运营端和需求端,享道出行不能有特别明显的缺失,但是在均衡的情况下要有一个强项。未来,供给端一定是享道出行的优势所在,但是怎么做好?我们还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当中。
问
家发现滴滴作为“出行第一股也没有做到盈利闭环,出行行业未来的终是什么?
吴冰:
在目前的格下,出行服务商要考虑得长远一些,不能单纯单量和份额来竞争。
从享道出行的角度来说,希望融资的钱除了一分能够进行市场份额的扩张以外,更多的是能够在技术上进行投入。毕竟,出行行业的赛道足够长,也是刚需,一定要想清楚业务发展的未来模式,而我们认为未来一定不是以单量取胜的业务模式。
首先我们看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模式,只有真正做好用户体验,用户才会留存。享道出行不断强调“安全合规”“司乘平等”“适老服务”,都是在守好平台底线、做好自身服务反思和科技优化,为行业创造应有的价值。
其次,技术将能驱动出行业务走向正循环。这个技术来自于哪里?我们认为技术更多的来自于供给侧的变化,车的变化。
未来,享道出行对整车厂贡献比较的两个方面是运营数据和用户数据的回流。这会对整车厂在车辆的设计,特别是智能座舱的设计上,包括在用户的运营和用户的画像上,应该会有很的帮助。
而整车厂的尖端技术可以在享道出行的平台上实现,比如无人驾驶,就能够实现车的数据和运营的数据更好地结合。
未来一定是车作为智能硬件,平台作为运营方,车内的系统作为软件,也就是硬件+软件+平台运营三维一体的闭环,车、平台和系统数据的共振和交互,会产生更的价值。
问
享道出行将如何持续积累优势?
吴冰:
在交通发布的数据当中,我们在双合规的合规率排名多次蝉联第一,这在百万级订单平台当中一直保持这方面的优势。
目前,我们享道专车在27个城市运行,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合规率保持第一。我们的重点还是在长三角,27个开城城市当中,19个是在长三角,所以长三角一二三线城市是全覆盖。到今年年底,开城的计划是50个城市,城市运营打法还是长三角深入覆盖和渗透,其余是为了企业级的出行、商务出行,我们基本上会覆盖国内一二线和会城市。
此外,享道出行也从去年起推出了自己的技术ACTS,它是集合了人工智能、智慧车联、智慧交通还有安全,我们认为出行这个行业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流量、补贴,它应该是有技术加持和技术赋能的行业,而且未来技术会成为这个公司的护城河。
我们公司量的资金投入除了市场端以外,主要是在技术方面。我们为每一个技术条线找到了各自落地的场景和应用,这个技术方面的投入我们也为每一个技术条线找到了各自落地的场景和应用,比如AI,我们目前所有的运营和所有的派单都是数据和人工智能计算的结果,第二个就是车联网的一体化,包括智能座舱,其他事未来的robotaxi以及申程出行这样的城市智慧交通技术,最后是整体的数据安全和本身产品的安全,我们认为这样一种技术品牌的加持,能够让这样一家企业不断的有积累,而且能够获得长期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