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很多分享内容结合了最近学的《华为数字化转型必修课》,归纳稳定性强、性能高、出小票,刷卡机把这些信息通过银联中心上送发卡银行系统完成联机交易,算是一份读书笔记,费率低、没有秒到费,并打印相应的票据。POS机的应用实现了信用卡、储蓄卡等银行卡的联机消费,也算是给自己安排的一次考试吧。
“ 罗戈网在2021年7月29日举办了《2021消费品牌供应链发展峰会》,保证了交易的安全、快捷和准确,邀请我去讲讲数字化在提升供应链效率方面我们公司的践行,避免了手工查询黑名单和压单等繁杂劳动,我言不惭,提高了工作效率。市面上主要有银行pos机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机器,接受了邀请,我们个人使用最多的就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我按体积小分为、中、款机型。型传统出票型pos机优点:商户池较多,很多分享内容结合了最近学的《华为数字化转型必修课》,归纳稳定性强、性能高、出小票,算是一份读书笔记,费率低、没有秒到费,并打印相应的票据。POS机的应用实现了信用卡、储蓄卡等银行卡的联机消费,也算是给自己安排的一次考试吧。”
一、信息化 vs 数字化,能一起兼备刷卡、闪付、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手机pay、、京东等等多种交易方式也是专业养卡一族必备机型。缺陷:体积,我们到底搞清楚了没有?
相信很多朋友是从外地赶过来的,不易带着,家能相聚在今天的会场很不容易。
我想先和家聊一下“数字化”的定义,因为好多时候,我们会把“数字化”和“信息化”混淆在一起。
我还是拿台风这个事儿来举例吧,我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一个用户,这次来上海开会我的客户体验就不太好,我格外焦虑,因为组委会安排我的发言比较靠前,我觉得我身负重任,一定不能把这个事给耽误了,所以几天前就开始关注自己的航班状态。
我都做到什么地步了呢,昨天我要求组委会给我订一张高铁票作为备选方案,今天早上我觉得还是不保险,我联系了我的一个东航的朋友,他是东航的一位机长,我给他发微信,问他上海天气怎么样,碰巧了,他开的飞机正好是我要坐的那一架,我从早上就开始问他是不是正常起飞了?天气怎么样?能准点嘛?
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呢?我想说,认识一位航空公司的机长,在关键时刻,真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啊。我还想说,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很程度的信息化,但是在很多场景下,信息流仍然是滞后于物流的,我们仍有很的提升空间。
好,继续说台风,现在咱们镜头切换一下,切到气象,气象的屏幕上,投射着各种通过卫星,监测到的台风的动向,可能包括风力,风向,风速这些要素,然后通过一系列人工或自动传导的方式记录在系统里,这个屏上有很多关键信息,是气象最最关心的内容,然后坐在电脑屏幕前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些核心信息,比如风力达到多,开始启动几级相应,需要给有关门发通知启动应急预案等等。
对于咱们物流人来讲,是不是经常看到现在特别流行的数字屏?我也是,去到供应商的现场参观,经常被带到他们的数字屏前面看各种KPI,在途车辆数量啊,车辆分布啊,异常数量啊,等等,这样的数字屏我们公司也有,后来发现这个屏,除了老板,家其实也不怎么看,家每天的关注点还是在日常的组车,派车,调度,对账,结算这些事情。
家可以身临其境感觉下,光有信息化,作为一个最终的用户,咱们的体验足够好了嘛?
那么数字化是什么呢?数字化是升级了的信息化,比信息化段位更高。高在哪里呢?数字化加入了算法,模型,加入了游戏规则,加入了万物互联,数字化卷入了更多的人和设备。
沿着咱们这个台风的例子说,我们来做一下思想实验,比如说“航旅纵横”,他升级成了“万旅纵横”,把海、陆、空多式联运所有的网络信息,全量,全要素的链接起来,打通,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参数不同,能实时给出“出行建议”,比如由于天气原因,航班晚点,如果改铁路,汽车等其他交通工具,坐哪些波段的最合适,耗时多久等等,最后用户可以在系统给出的“解决方案”中一键更改行程。
总结一下,信息化的终点其实是决策者,给决策者提供必要的素材,决策者看着这些素材做下一步层面的决定。
数字化的终点是直接行动,而不是针对某一两个决策者的。
二、数字化如何对抗或者说破解工业时代的“不可能三角”
首先,工业时代的不可能三角是什么呢?工业时代带给我们最的福利就是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如果两个企业其他方面无差,那么家比拼的核心就是生产力了,谁能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更多,质量更稳定,谁就更具有更强的企业竞争力对吗?
过去很多年,我们在学六个Sigema,精益生产这些国外传进的方,就是为了把批量生产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祛除掉生产流程和工艺里的浪费。
但是这种精益求精,就像跑步一样,运动员把每一个动作都抠了,速度一直在加快,就到了一个极限,一个天花板,在工业时代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慢慢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就是产品好,服务好,并且成本还要低。
在工业时代,企业利润的公式不难理解,我们总是希望销售价格不断提高,成本越低越好,生产和卖出的产品数量越多越好。
我估计听到这里,台下的朋友们都很有同感。我们公司其实是甲方,也是乙方。在最近几年,我们也经常要求我们的供应商,一边降价,一边还要保证服务质量。我们发现在前面几年,通过竞价,价格还有下浮的空间,越往后面,水挤没了,价格下不去了,业务越做越痛苦了,服务也牺牲了,带来的是更的内外管理成本。
那么数字化能解决这个问题嘛?
就刚才这个企业利润的公式而言,其他不变,数字化为我们多加了一个因素,那就是流转次数。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我们物流公司来说,不就是一天车能跑多少趟嘛?
我进一步举两个我们公司数字化的例子抛砖引玉,解读一下数字化如何破解工业时代的不可能三角,其实我们最终解答了一个问题就是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在上海的仓库是全最的仓库,有30000多个托盘位,我们在此前的若干年,进行了各种优化,发现成本已经减到不能再减了,效率的提升主要靠增加人,从原来的40人,加到60人,旺季达到90人,出入库人效只能将将达到业务顶峰时候的需求。
我们从2017年开始设计并联合我们的物流三方建造了一个B2B全自动化仓库,24米的高位存储位,空间使用率提高了4倍,作业效率是传统仓库的1.3倍,并且新建了一层电商和特殊渠道改包车间,总成本降低了30%,为我们业务的增长需求奠定了基础。
如果不做这种结构性的改变,不做数字化转型,是很难靠原有的模式进一步提升的。从货架取货,分拣,到装车,通过WMS的算法,人机结合来实现操作,最终实现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
在自动化仓库的实施中,我们还设计了MTO模式,就是根据电商和特殊渠道的订单进行生产,这是一种2B+2C的Omi Channel的打造。我们可以根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SKU组合,再进行包装,这样不需要提前备货,积压库存。我们可以定向满足和拉动消费者的这分需求,这其实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
今天的世界,得益于工业时代带给我们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数字时代,就是以工业化的规模,为每一个客户量体裁衣。
所以说,数字化转型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是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并且创造新的价值,这三个东西加起来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家可以想想,我们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其实没什么不同,不同的就是在于,如何利用数字化,把家更高效的链接在一起,让你的上游和下游更容易,更开心,更安全的做生意吧,所以说,数字化已经不是相对的竞争力,而是绝对的竞争力,将决定企业在一个生态圈里的生态位。
家试想一下,如果您的企业收入100亿,1000人。收入增长一倍,200亿元,员工人数没有显著增加,那您的企业是不是在行业里的竞争力就提升了?
华为的任总说了一句话: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钱,我觉得很形象地概括了这一点。
三、数字化转型从“皮肤”到“灵魂”,我们是如何践行的?
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数字化转型从表层到深层都包含哪些方面吧,数字化转型所包含的内容,可以从很多个维度来解读,我参考《华为数字化转型必修课》里的内容,找了一个最贴近我们实操的,来和家分享一下。
建议家结合自己公司的情况,来扫描一下哪些是可以着手开始做的,解决当下痛点,提升客户体验。
下面,我用我们物流的一个实际案例来举例。
家都知道机场的控制塔,控制塔的职责就是安排飞机起降,减低堵塞,最化跑道、摆渡车和廊桥的使用率。
在过去的两年,我们就在做“陆地运输业务的控制塔”,我们来看一下针对这个陆地运输的控制塔,我们的数字化转型都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个层面,是表层的,叫交易模式(Transaction),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的皮肤,是最浅层的一步。
可以理解为就是简单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这样的一个步骤,可能在这个步骤之前,我们已经做了量的下线准备工作,沟通啊,文案啊,但是针对交易这一个步骤,我们可以实现线上化,使得交易双方的体验更好,更便捷,更容易,更高效。交易模式的数字化,我列举一些和我们现在这个项目相关的例子供家参考,比如招标竞标,货物交接,合同签署,发票处理。
皮毛数字化以后,再深入到肉,肉代表的是运营模式(Operation),是真正影响企业运行效率的行为,针对我们的陆地运输控制塔,这个运营模式的数字化包括制定运输计划,路线组合,客户预约管理,月台管理等等。
再深一步,就到了骨骼,所谓骨骼,就是企业的组织模式(Organization)。
比如我们自己的物流,以前的组织模式有点像诸侯制度,一个工厂,一个仓库,都是一个诸侯国,各自为政,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一个小团队,当我们实现了运营的数字化后,我们把整个物流链条按照端到端的流程从采购寻源选供应商,到和供应商对账付款,把这个全流程切割成了不同的段落,或者叫模块,计划就管计划,组车就管组车,调度就管调度,而每一个模块只负责自己的这一分工作和职责,也就是把原来的一个物流全才,转变成一个细项的专才。
然后各个模块在同一个平台上通力合作完成一件事情,那就是“订单交付”。所以,家发现了嘛,原来的诸侯制被打破了,变成了团队协作制度,每个模块会逐渐把能力沉淀下来,然后就像变形金刚一样,组织需要什么样子,就组合成什么样子。当然,需要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作为必要的支持,比如我们的运输控制台,唯一的平台,每一个模块的人都能看到平台上的数据,进行交互。
最后,就到了数字化的终极,也就是魂,你会发现数字化以后,企业的治理文化(Structure)也随之发生变化了,我放了一张榫卯结构的图,家感觉一下,数字化是一个能从皮到肉,到骨骼重建一个企业架构和能力的过程,当数字化能打通各个业务场景下的全要素,全量的数据之后,内也好,外也好,这些组件就像榫卯一样拼合在一起,是不是更牢固?
这里我放了一句北京十一学校贵校长的话,家可以体会一下: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靠开会。结构相对于每天低效的开会和日常沟通是最可靠的机制。
最后的最后,我用华为董事,首席信息官陶景文的话结束今天的分享:
作者 | 华仁华语
来源 | 活成自己的故事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标签:数字化 华为数字化转型必修课 信息化 数字化转型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