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版:
作为粤港澳湾区及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区域,吉利汽车发布的“智能吉利2025”显示,过去20年,几何品牌从2022年开始,松山湖始终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陆续推出5款以上由纯电架构(含浩瀚架构)产品。2、11月1日 哪吒汽车公布10月交付数据,新城与产业齐飞”,10月交付量为8107台,一张蓝图干到底,同比增长294%;8000台;1-10月累计总交付量为49534台,成为全球创业者的乐园。属于松山湖的创新创业故事,同比增长398%;历史累计交付量为75837台。3、近日,正不断延伸。
近期,威马汽车第四款车型M7正式推出。官方资料显示,全新编写的《松山湖创业故事第六集》即将推出,威马M7全车搭载32颗智能驾驶感知硬件,全方位展现松山湖各领域创新创业者的精神特质和理想追求。即日起,首度搭3颗激光雷达,我们将开设《创业看松湖》专栏,可实现产品硬件的L5预置,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呈现其中精彩故事,敬请垂注!
人物简介:
耿涛,控制科学博士、海洋工程博士后,广东全自主无人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广东华中科技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程中心副,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东莞市特色人才”,曾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
耿涛。
隔着玻璃往窗往外眺望,热闹的商业街区尽收眼底;转身是产品展示区,全自主无人艇机身、远程操控台、产品核心件等有序陈列,30多个奖杯、奖牌、专利证书等整齐地摆在墙上……在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小豚智能”)新的办公场所,环境显得明亮又舒适。
小豚智能已入驻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2021年5月,小豚智能正式迁至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简称“社区”)。在这里,公司的办公面积共有近400平方米。“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形象,还能更好地融入社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精准对接客户资源。”总经理耿涛如此解释。
从创新团队起步,到产业化公司,再到规模化生产,小豚智能已成为松山湖培育新动能的鲜活样本。当前,湾区综合性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已全面启动,加速构建起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科技企业培育,已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一环。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首提“全自主无人艇”,初创团队业内“领跑”
时间拨回2016年2月,“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获批“广东创新团队”,随后在广东华中科技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下称“工研院”)的引进下,正式到松山湖开启创业之旅。耿涛则是团队核心成员及工程团队负责人。
江豚-16。
这是第一个提出“全自主无人艇”概念的团队。当时,国内无人艇技术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他们便决定要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现产业化。虽然只有近10人规模,但他们在无人驾驶、环境感知、自主控制等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2016年底,研制成功HUSTER-12S;不到一年时间,便于国内首次公开展示多艇协同技术。为继续推进技术研发与项目落地,五年间,团队在工研院建立和获批了“广东全自主无人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东莞市全自主无人艇重点实验室”,并在松木山水库建立“全自主无人艇松山湖试验基地”,可用于常规的无人船(艇)试验。
2018年1月,全自主无人艇HUSTER-68在松木山水库成功首航。该产品克服了“颠簸”“通讯弱”“易掉队”等问题,实现多无人艇的协同编队,可用于多艇协同巡逻和多艇围捕任务,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一年后,团队又实现了国内首次机艇自主协同运动起降。
小豚智能研发人员开展技术探讨。
2020年3月,团队提交发明专利30项并顺利“毕业”,远超原定目标;7月,耿涛带领工程核心成员创立小豚智能,成为国内领先的无人船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如今,公司多项核心技术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并已获得青橙资本的天使轮投资。公司研发的无人船核心功能件(小豚动力、小豚智控、小豚智讯等)、无人船平台(江豚、海豚系列)、水下机器人件、小豚智测和小豚智教应用解决方案系列产品、无人船行业解决方案及无人系统共性技术等,已在环保、船舶、测绘、应急、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自主研发的无人艇自主导航控制、基于视觉的水面动态目标感知、多艇协同技术等技术与产品,经自动化学会等权威门认定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展示。
链接资源“面对面”,产品创新加速跑
在产品展示区,耿涛坐上一架远程控制台,结合眼前电子显示器实时呈现的画面,便能便捷操控远在湖面上航行的无人艇。
“远程操控的关键,在于5G通信技术的支持。”耿涛介绍,试验基地距离华为研发总较近,接触机会较多,便共同了这款远程监控系统。
远程控制台。
与华为的合作,仅是小豚智能在松山湖及东莞实现产业链上无缝衔接中的缩影。作为工研院孵化的企业,早在研发阶段,工研院及相关技术团队的支持,也让耿涛心怀感激。
团队孵化期间,在行政服务上,工研院相关门围绕财务管理、投融资规范化等方面,对团队进行培训指导;在对外交流中,积极帮助团队进行宣传报道、客户对接等。
此外,工研院已引进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及广东创新团队共8支,孵化企业1000多家。对耿涛及其团队的研发生产而言,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电机及驱动、水质检测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
“兄弟门或单位之间信任度高,可以节商务沟通成本,有助于进一步具体了解产品的应用场景,甚至获得无条件的服务支持。”他说。
在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上,包括工研院在内,松山湖已集聚级新型研发机构23家。小豚智能已与东莞市三航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开展水下机器人保障测试,与广东中船军民融合研究院合作制定四项船舶领域的标准,与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在工业设计方面进行合作,并有意于未来继续深化合作方向。
“松山湖一年一个样”,南下创业正当其时
来到松山湖创业以前,耿涛曾在高校从事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但光是写论文,终究不是他的志向所在。“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产品,把论文写在祖国地上。”
2016年,他加入朱富英院士牵头组建的“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并开始南下创业。
耿涛。
耿涛第一次来到珠江三角洲,很多事情至今印象深刻——看到满眼的绿色,生态景观好;门亲民,创业服务好;各行业充满活力,创业环境好。于是,当时便感觉自己来晚了。如今,却又觉得“我并没有来晚,科技创业者选择来湾区是正当其时”。他说,身边越来越多人,特别是更多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工作者选择创业这条路,自己也并非个例;随着产业发展壮,科研人员正迎来最好的创业时机。
2020年,耿涛带领团队,参加松山湖创新创业赛,并在近千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揽获总决赛特等奖,并获得150万现金奖励。
小豚智能的项目荣获2020年松山湖创新创业赛特等奖。
回想五年的创业,最让耿涛感慨的,是“松山湖速度”。
“松山湖一年一个样。”他表示,近年来,松山湖不仅在自然环境上变美了,人文环境也不断优化,科创氛围越来越浓厚,是个创业的好地方。
对于松山湖的未来,耿涛也极为看好。他谈到,松山湖科学城已被纳入湾区综合性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我相信,科学城将吸引更多人才的到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形成良好的辐射带动氛围。”
合影。
也正是基于对浓厚创新氛围的追求,2021年1月,小豚智能作为首批入驻项目之一,正式与社区签约,并于5月将办公室搬至此。
“我们希望通过入驻社区,发挥这里便利的资源对接优势,进一步开拓产业化思路,寻求更多合作场景。”耿涛坦言,社区提供的办公场所更加宽敞,第一年免租,第二第三年租金减半。“团队‘毕业’后,我们有很多选择,最终还是想继续留在松山湖。一是我们对这里充满了感情,二是深切感受到了本地的诚意。”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观察
社区“真金白银”的投入,迎来创新创业创富“加速度”
5月份,一个很普通的午间,偶遇耿涛与同事用过午饭后,要回宿舍小憩会儿。他所住的地方,就在距离公司直径不到50米的人才公寓内,来回不过几分钟的工夫。
刚到楼下,他便指着社区的清澈的水塘介绍,作为一家研究、生产无人艇的公司,每天的产品测试都离不开水。公司搬来后,便向社区提出使用水塘的申请,很快就得到了应允。
人才厦。
无论是免租空间、人才公寓,还是那方小小的“水上基地”,都映射出社区包容与扶持初创团队的力度、决心。
自2020年7月揭牌以来,社区定位为打造东莞乃至粤港澳湾区创新创业的新标杆,成为松山湖科学城创新创业的示范窗口。为实现目标,社区积极完善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创业扶持体系,提升创业环境。2021年6月,集中发布一揽子优惠政策,拟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经费,在租金、启动资金、使用仪器设备、举办活动、租赁、子女入学、招引主体奖励等方面,对入驻企业给予扶持。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让社区逐渐成为湾区创新创业创富的优选地之一。当前已有12家科研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汇聚于此,4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成长,2000多名企业家和科学家扎根就业。这片热气腾腾的土地,正每天演绎着创新创业创富“加速度”的生动场景。
【策划】黄少宏
【统筹】丘想明
【记者】张珊珊
【摄影】黄政正
【作者】 张珊珊 黄政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