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科技网

万亿级机器人赛道,正在孕育下一个百亿美金独角兽丨什么值得投

久久科技网 1

4年前融资井喷的机器人赛道,旷视科技已然成为一头“龄”独角兽。旷视科技创始人兼CEO印奇曾与每日优鲜CEO徐正讨论过有关独角兽的意义。在印奇看来,如今正迎来新一轮爆发。

作为一个亿万级赛道,单独用数字评价可能有失偏颇。他列出了三条标准:第一,机器人领域自2017年起融资事件不断涌现,它一定要是行业引领者,2018年达到高峰,无论是技术还是模式的创新开创了从0到1。第二,其后两年虽整体有回落,公司一定要回归价值,但细分领域开始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

一方面,一定要走完价值闭环,在工业自动化需求的驱动下,商业模式和价值要充分被最普世的商业标准验证。第三,已成世界上最,如果现在估值十亿美金,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它一定在未来三到五年有很概率到百亿美金,全球占比近三分之一,有更的发展。独角兽它一定是一个幼体,行业潜力巨;另一方面,2019年工业机器人出口数量已首次于进口数量,2020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销分别增长约 27%和 21%。强劲的增长潜力与巨国产替代空间,正使国内机器人产业来到最好的时代。

如果把协作机器人看作工业机器人中的“手”,那移动机器人就是“脚”,随着3C、半导体、汽车等产业的柔性生产需求幅增加,要求机器人更灵活、更高效,这两个细分赛道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2021年1月-7月,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赛道中第一梯队的迦智、优艾智合、灵动、节卡、艾利特、越疆、族等企业均获超亿元融资;深创投、联想创投、真格基金、蓝驰创投等头机构纷纷在赛道加码。

资本热捧的同时,行业依旧绕不过诸多共性问题。

一是核心零件过度依赖进口。国内产业链相比国外仍不够完善,国内新安装的机器人中有超7成零件源自进口,这也导致行业出现产品同质化等衍生问题。

二是利润空间小。这是由家族占据主要市场与国内品牌核心零件依赖进口带来的高成本双重挤压所致。2020年,国外工业机器人家族库卡、ABB、发那科、安川在国内的售价高于同类型国产工业机器人约40%以上。国内厂商尽管市场份额逐渐提升,但机器人本体业务毛利率仅不到20%,远低于发那科的35%。

头与新锐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如何能杀出重围,成为百亿级独角兽?未来哪些赛道将产生新的投资机会?

带着这些问题,小饭桌采访了:

优艾智合机器人CEO 张朝辉

潜行创新COO 周长根

蔚建科技创始人 梁衍学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 卢彰缘

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 曹巍

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 黄松延

本文核心观点提示:

1.协作、移动机器人赛道火热,由工业自动化与产线柔性生产需求共同驱动。

2.工业机器人全球主要市场被家族(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占据,移动、协作机器人作为后发产业,目前尚未出现具有绝对垄断性优势的企业,初创企业拥有更多市场空间。

3.创业者选择切入细分赛道,主要是基于自身的技术基因与发现的市场细分市场痛点。

4.产业链上游核心零件是最短板,RV减速器与外资厂商差距。

5.行业存在低价竞争现象,以低价换份额只能够解一时之渴,长期实行低价策略,只会在搅浑整个市场的同时丧失迭代技术的能量。

6.外资品牌如库卡等,技术水平足够高,但由于售价高昂,其协作机器人在销量一直未出现幅增长,国产头企业在技术上与外资头有差距,但优势在于迭代快、性价比高。

7.短期可重点关注协作与移动机器人赛道,从市场与投资回报率来看,长期则可侧重手术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核心零件等赛道。

受产线柔性生产需求催动,移动、协作两细分赛道年增超30%

2020年机器人行业共发生242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达到了267.7亿元。2021年1月至7月,我国机器人赛道融总融资金额约125.35亿元,移动、协作两个细分赛道融资数量占业机器人总数的31%。

近两年,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这两个工业机器人的细分赛道正迎来爆发期。

巨头入:目前,进入市场的协作机器人品牌超过70家,“机器人家族”——ABB、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库卡(KUKA)都相继推出协作机器人产品线;2021年上半年,ABB、宝马、亚马逊、字节跳动、宁德时代、森麒麟等超过11家巨头企业宣布布移动机器人行业。

初创企业频获融资:2021年上半年,协作机器人领域融资规模超30亿,越疆科技、艾利特、族、节卡、珞石机器人等第一梯队企业均获过亿融资;仓储机器人领域第一梯队的极智嘉、快仓已拿到C轮以上融资,移动机器人领域优艾智合、木蚁、迦智科技、灵动科技、未来机器人等企业均拿到亿元级融资,软银亚洲、字节跳动、IDG、蓝驰创投、线性资本等几十家资本入。

为何移动、协作机器人这两年成为资本宠儿?

GGII所长卢彰缘认为,这两个细分赛道的火热是由市场需求与外宏观环境共同推动。

第一,外环境驱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疫情等因素推动工业领域加速自动化进程。

第二,柔性生产是势所趋。政策开始向制造业倾斜,汽车、新能源、3C、半导体行业这几年发展迅速,工业场景对柔性生产的需求强烈。小负载、署简单的协作机器人能利用人机协作的优势,开拓更多中小型应用场景;在物流和制造领域,移动机器人则能满足各类产线的搬运需求。

第三,国产替代加速。国内市场产业链的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分头企业产品海外销量不断上升。

2014年,有54家A股上市公司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八成企业首次涉足机器人业务,这一年可看作机器人产业元年,之后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机器人领域,目前国外家族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占据全球主要市场,许多国产企业则更多选择着眼细分市场,天花板相对较低。2019年,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的毛利率分别为31.8%、35.8%、30.3%、21.2%。国内厂商尽管市占率年年提升,但盈利空间较小,机器人本体业务毛利率概为10%~20%。

随着国内医疗、物流、3C、汽车、半导体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对柔性制造的需求幅提升,市场对人机协作、移动搬运机器人的需求幅提升。

协作机器人在2014年之前主要以外资厂商优傲(UR)、Rethink为主;2015年以来,国产协作机器人新松、遨博、族激光等企业纷纷入。作为后发产业,目前尚未出现具有绝对垄断性优势的企业,初创企业拥有更多市场空间。

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卢彰缘预测,“今年增速将超30%”。GGII数据显示,到2023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达8万台,市场规模接近120亿元。

移动机器人同样也在医药制造、3C电子、汽车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应用。据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行业从2016年的1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6.8亿元,复合增速高达41.8%。

(1)切入细分市场,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尽管传统工业机器人比协作机器人在结构性的环境下更有优势,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但在需要频繁调整产品线的场景中,协作机器人则更有优势——它能更高效、灵活地完成调试。

“很多场景没有范围使用移动机器人,并非是受技术限制,而是无法满足客户的细分需求。”优艾智合机器人CEO张朝辉表示。

卢彰缘则提出,第一梯队的企业在技术上的差异没有想象中那么,谁能拿下更多订单,除了技术壁垒之外,核心在于是否深入产业,足够了解用户。

对于创业者来说,切入不同赛道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基于自身具备的技术基因,二是想解决某一细分赛道的痛点。

“我和团队曾参观过十几个运维现场,很多传统企业的运行检查及维护其实都处于一种非常原始的状态,工人们经常在高危环境下从事劳动。”张朝辉认为,这些都可以由机器人来替代人工操作以规避风险。在这一想法的推动下,2017年11月,张朝辉带领团队打造出业内首款商用车辆巡检机器人。

优艾智合巡检机器人

蔚建科技创始人梁衍学曾在发那科工作十年,后任博智林智能技术研究总院担任技术负责人。十余年的工作中,他看到建筑业始终面临规模扩与人员减少的矛盾,更好的解决方案却迟迟未能落地。凭借自己在工业机器人与建筑业两个行业积累下来的多年经验,他决心创业,投身建筑机器人领域。

(2)找到标杆客户,打造硬件拳头产品的同时做好软件生态

多位采访对象达成一个共识,对初创企业来说,确定切入的细分市场后,找到标杆行业的标杆客户落地应用,是最快的发展路径。

张朝辉2017年5月创立优艾智合时,还是西安交通学机器人学专业的一位博士,半年后他带领团队通过研发的商用车辆巡检机器人拿到了全球轮胎巨头米其林的百万元订单,打开了知名度,此后陆续攻入电厂巡检、智能制造如半导体、3C等领域。

在不断深入为客户提供产品的过程中,张朝辉发现,除了要不断迭代优化硬件产品,更为关键的是做好软件生态。

在打造软件生态上,张朝辉创立的优艾智合除了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机器人底盘产品——Corgi、Trans、Kitt,也同时了机器人系统、机器人多机调度系统与场内物流管控系统等,满足客户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生产需要。

对于半导体这样生产过程离散、环节繁复又同时对操作的精准度有较高要求的行业来说,软硬件一体的服务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良品率。2021年,优艾智合便在半导体这个细分赛道占据了领先优势。

(3)国产的优势在于性价比与技术迭代速度快

在协作机器人市场里,国外各厂商在外形与性能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单臂六轴、单臂七轴、双臂七轴、小型桌面协作机器人、型包装码垛机械臂、显示屏与机械臂相结合、摄像头与机械臂相结合、力矩传感区与机械臂相结合…

国内协作机器人厂商多于2015年左右开始推出产品,尽管入晚,但迭代速度较快,几乎每年都有厂商推出新品。

(来源:机器讲堂)

多位采访对象提到,国产协作机器人优势在于性价比高、迭代速度快,市场增速快,发展潜力巨。

2013年,库卡发布了其首款协作机器人LBR iwwa。卢彰缘提到,其技术发源自德国宇航中心,水平足够高,但由于价格高昂在的销量一直没有幅增长——“一台机器卖几十万,市场很难接受” 。

前瞻产业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2019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均价从2014年的17万下降为11万元/台,协作机器人本体均价从21万/台下降为10万元/台。

而2020年,家族机器人在国内售价高于同类型国产工业机器人售价约40%以上。国产协作机器人由于性价比高,拿到了越来越多订单。

(国产与家族工业机器人价格对比)

协作机器人中,国内的新松和族激光营收已超3亿元,毛利率分别达27.9%与24%。2019年排名前六位的是优傲(外资)、遨博、节卡、族、发那科(外资),市场份额分别为26%、20%、12%、5%、3%、3%。从如下图表可见,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也正在不断攀升。

2017年-2019年协作机器人内外资市场份额(以销量计)

有创始人提到,不可否认,现阶段国内协作机器人在技术和市场规模上都落后于国外,但在全球割裂、国内推崇国产品牌的趋势下,“一但出现了同等技术能力的产品,即便是全球龙头企业,在的市场份额也会越来越小。”

核心零件外资占据主导,国产企业短期难以追平

多位采访对象提及,虽然细分赛道的头企业发展态势不错,但在核心供业链上,与国外相比,国内存在至少10年以上的差距。

(1)产业链上游核心零件是最短板,RV减速器与外资厂商差距

当前,国内已形成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零件厂商、机器人本体厂商、系统集成应用商。

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厂商有新松、新时达、华中数控、埃夫特等,产品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外差距不。

“但真正靠卖本体产品去挣钱的厂商很少。”GGII所长卢彰缘提到,国产本体厂商的价格竞争太激烈了,导致利润越来越薄。

下游系统集成商包括天奇股份、亚威股份、广州数控等。与零件和本体环节相比,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竞争激烈,与上游议价能力较弱,但其拥有渠道、价格、工程师红利、市场响应速度快、熟悉用户行业特点等诸多本土优势,是产业链上最为成熟的环节。目前国产品牌系统集成商数量在行业产业链中占比近95%,单个和整体营收规模成长速度快,上市公司数量占比增长迅速。

上游厂商包括绿地谐波、安川电机、南通振康等。在减速器方面,谐波减速器国产化进程较快,绿地谐波已实现量产,并在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占有较高份额;RV 减速器精密性更高,国产化率较低,不过双环传动、南通振康等国产厂商已实现批量销售;伺服电机方面,目前具备自主产权和较生产规模的国产厂商已有 20 余家;控制器方面,华中数控、新松等国产厂商在硬件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上游的零件可选的成熟的产品比较有限,高端产品是外资主导。国内RV减速器与外资厂商差距较,这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卢彰缘总结到。

在工业机器人成本链中,上游核心零件成本占比,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 60%以上。而国内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件分依赖进口。

在上游最重要的零件——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中,国产化率分别约为 30%、22%、35%。据统计,新安装的机器人中,有71%的零件皆来源于国外。

“不论是进口日本还是欧洲的减速器加工机床设备,企业经常要排一两年的队。”卢彰缘提到,国内购买精密减速器的成本占生产成本的30%-40%,而在日本仅为25%。由于采购规模相对较小,相比外资品牌更没有议价权,国内采购精密减速器成本较高,这也是国产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与此同时,这种制约导致国产本体厂商不具备成本优势和利润价格弹性空间,也造成了外资品牌在我国机器人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

(2)短期内企业端可加强对供应链体系的把控,拓宽海外市场,获得成本优势

现阶段,各个企业在针对供应链不够完善这一痛点,采取了不同策略。

在降低供应链成本方面。优艾智合选择提前布,打造供应链体系,潜行创新前期则是自研零件,蔚建科技做了折中,择优选取零件,并对其做定制化改造。

由于供应链占总成本比例不低,2018年优艾智合机器人CEO张朝辉就着手搭建供应链体系,囊括雷达、锂电池、电机等各个件,供应链响应速度与成本都实现了优化。现今,优艾智合已与900多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潜行创新COO周长根表示,选择水下机器人赛道,一是潜行判断水下机器人未来一定是千亿级市场,国内入者仅有20多家,竞争并不激烈;二是团队在无人系统与水下工程应用方面有经验。

潜行创新水下机器人

在推进器、图像处理控制算法的等方面,潜行全自研产品,从2016年至今,潜行研发成本达1亿元。周长根表示,“找不到成熟的产业链,就全自己研发”。自研零件、搭建完善的供应链也让潜行创新的水下机器人的造价从上百万降到了20万以内。

蔚建科技的创始人梁衍学提到,在建筑机器人领域,存在着2万亿的市场规模,但这个市场却被多数人所忽略,一方面是由于这种非结构化的环境对技术要求高,赛道玩家少,另一方面则是几乎没有匹配的供应链,一切都要从0到1,重新构建一套自己的生态体系。

目前,蔚建已推出了第一款抹灰机器人产品,比人工效率高5倍,与多家国内知名建筑施工企业开始合作。但梁衍学在供应链上遇到的挑战不小,目前行业的主流零件不是为建筑机器人生产的,因此在实验测试阶段,发现“即便是国外头厂商的产品,买10个零件回来,经常只有2个能用。”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他提出,现阶段会选择尽可能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并做自适应调整,现阶段最核心的是要做好软件算法,没有必要自主研发全零件,后期都如果建筑机器人整个市场发展起来后,上游零件依然无法满足要求,蔚建会考虑规模自研核心零件产品。

在拓宽海外市场方面,优艾智合在60多个建立了渠道,海外收入占比已超20%,张朝辉透露,日韩市场处在物流设备向高端转型的阶段,东南亚则正处在物流体系的红利时期,下一步优艾智合会主攻这两个海外市场。

潜行创新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潜行多睿、潜鲛MINI、潜鲛P100、潜鲟F1、潜鲛P200,主要用于水下渔业养殖检测、船体检测、水下建筑物的测量测绘、应急救援等场景。起初就主攻海外市场的潜行创新现与100多家经销商合作布了线下门店,分布于全球60多个。

2020年潜行创新的销售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海外收入占比超80%。目前,完成4轮融资,深创投连投两轮的潜行创新已在行业名列前茅,周长根认为“多数对手败在早期解决方案无法满足客户需要,以及没有搭建起来足够完善的供应链。”

(3)长期看需企业端、资本方、共同努力去解决核心零件卡脖子问题

不论是传统工业机器人、还是水下机器人这类特种机器人,想要快速发展都需要机器人原厂、机器人配件及生态、集成商、终端用户,上中下游协同发力。

目前在精密减速器领域,即便是绿的谐波这样的头企业,也与国外差距不小。国内产品在精度、稳定性、使用寿命等方面提升空间很。“尽管有差距,但是可以用。”有创始人提到,从目前国内供应链的发展阶段来看,完全追上国际顶尖水平,或需30年。

多位采访对象提到,综合产业发展速度和宏观环境来看,目零件,如谐波减速器, 5年后的技术水平就能满足国内厂商的分需求;但RV精密减速器,要追上目前业内第一(日本纳博特斯克)的水平,至少还需10年。

在资本端,对于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黄松延认为,目前国产的核心零件在性价比及迭代速度上具备优势,在向高端突破的路上,一方面,资本方一定要加投入,才能推动整个产业发展,行业才能诞生更多巨头;另一方面,想要打破瓶颈也需行业、各界共同努力。

不过,有投资人认为:“资本始终是逐利的,重资产的产业链企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达数十年,回报率也并不高。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仰赖基金、资本入。”

在企业端,蔚建科技的梁衍学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缩短核心零件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核心取决于客户。以减速器为例,在客户方面,由于国内技术相对落后,国外厂家不会买国内的零件产品;而国内也少有机器人制造商做负载机器人,国内零件厂商也缺乏良性的国内客户。这导致国内缺乏攻克技术难题的动力。

“企业的硬件生产标准化后,在加速完善自身供应链体系同时,会推动上游零件供应商变得标准化。”多位采访对象提到,头企业想要实现品牌升级,国内机器人本体企业还需要在伺服系统、控制器、减速机、以及核心算法或者集成应用技术,这领域至少要把握2-3个。

行业问题初现:低价竞争、人才短缺

(1)初现低价竞争等乱象,打破技术壁垒

随着赛道上的入者越来越多,产品也渐趋成熟,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同质化等问题逐渐显现。

“分企业外购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件,自身只负责集成组装,这类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存在骗补贴之嫌,同时也搅浑了市场,这也是2018年工业机器人融资事件达到600起的高峰后开始回落的原因之一”,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黄松延表示,工业机器人家族占了全球多数市场,初创企业想要立足,首先还是要构建核心技术壁垒。

GGII所长卢彰缘也认为随着行业融资加快,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涌入,各家做的产品的确存在越来越趋同的现象。“但另一方面,机器人在应用场景上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并没有太多能够快速规模复制的场景。”

他举例说,从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来看,用到工业机器人的环节多在芯片封测和晶圆生产两场景,市场的相较3C、汽车等领域体量较小;半导体属于高端制造,生产环境对机器人要求极高,外资中的安川、KAWASAKI(川崎机器人)等企业,针对半导体行业定制了专用的工业机器人。

以国内目前的市场格来看,半导体行业并不适合所有厂商都去,对于技术壁垒高的企业,这才算是一个很好的细分市场。

但实际上,以低价换份额只能够解一时之渴。卢彰缘进一步强调,用户重视的是好用,而非便宜,如果长期实行低价策略,只会在搅浑整个市场的同时丧失迭代技术的能量。

目前国内销量第一的协作机器人在国内售价未达到国外头厂商UR产品的一半,在如此巨的价格优势之下,销售额仍不及UR的50%。

多位采访对象提到,遨博、节卡等国内企业在商业落地上比外资更有优势。但在技术上则与国外头企业则存在一定的差距。好在诸多细分领域仍旧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留给国内厂商打破低价竞争陷阱、朝高端化迈进的时间尚还充足。

(2)缺乏特定领域人才,仍需力吸纳核心人才

不论是思灵、优艾智合、还是潜行创新、蔚建科技,团队都是研发人员超50%以上,核心团队基本由同学、同事等具备共识的业内人员组成,在各个企业扩规模的过程,共同的痛点基本都是缺乏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

目前国内机器人学专业体分为电子硬件,软件和机械三分。有创始人提及,但国内接受传统精密机械学的人比例占的很小,90%的人是进入一个优秀的机器人企业熏陶多年,才培养出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优秀的模块化拆解工程问题的能力。人才上的差距也是国内与家族等机器人企业技术水平存在一定距离的原因。

国内供应链短期内追上国外水平,一个关键问题是缺人才,GGII所长卢彰缘与蔚建科技创始人梁衍学同时提到,精密减速器是由人手工装配,新手和熟手的技术差异往往体现在深层次的应用上,日本相比国内,在精密减速器领域有较深的积累,人才储备也更雄厚。

有创始人提到,未来规模化生产的关键一是要做好供应链把控,二是把控质量。但在机器人行业,客户小众,懂技术的人才也少。

如何去设计生产设备?产线工人怎么达到标准?机器人行业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的专有人才。目前国内汽车拥有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同时也具备最专业的人才。陈兆芃提到,“现阶段,思灵选择从汽车行业引进人才,在技术理念存在行业差异,但这个可以后期磨合。”

优艾智合团队近300人,研发人员占比超50%,移动机器人领域主要靠算法与软件驱动,尽管目前国内相比海外具备工程师优势和场景优势,但仍需力投入。张朝辉透露,“目前,软件团队有60余人,未来预计会扩一倍。”

对趋势的判断与思考

趋势上,多位采访对象的共识是未来机器人市场会朝更智能、更多元、更融合的方向发展。

有创始人认为,未来协作机器人市场有两个趋势:一是机器人会更加智能;二是机器人会具备视觉、触觉等多感知能力,行业对视觉、力觉传感器的需求也将推动传感器市场的发展。

人机协作是一个“超级”长期赛道,目前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有创始人提到,以20年为期,生产线上将有70%-80%的人工将被机器替代,但不会是100%,那不是效率的方案。

“以前曾做过一条全无人产线,由于柔性无法满足市场的定制化要求,运行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蔚建科技创始人梁衍学与上述看法相似,多年的自动化研发经历让他意识到,保持机器人与人的合适比例,产线的柔性和效率才能达到最佳。

在技术层面,一位创始人提出,目前市面上的协作机器人主打易用性,之所以能实现人机协作,是因为降低了速度,但实际上市场最需要的是——精度高的同时速度更快的产品,未来协作机器人在速度上还有待提高。

多位采访对象对于移动机器人的判断则是,目前市场上的移动机器人企业多采用激光SLAM为主,视觉为辅的方案,未来,移动机器人一定会过渡到完全使用视觉识别。

哪些赛道能诞生百亿美金独角兽?

机器人是一个万亿级赛道,但行业细分赛道多,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行业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是非标准、定制化的,彼此之间差异很。

这样的好处是企业很难形成垄断性优势,“能在2-3个领域里做到拔尖就很不容易了”,不会出现“一家独”的巨头垄断,但劣势则是缺乏足够的业务体量来支持估值。

“池鱼才能喂养出百亿级美金公司,市场的同时集中度要高,国内工业领域很难诞生百亿美金的巨头”,对此有投资人表示。

“对标美国市场发现,医疗里的手术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中的扫地机器人两方向诞生了巨头,本质上二者都可看作To C企业,付费的用户基数够。长期来看,市场也将遵循这个规律,To B最终可能还是一个分散的市场。”

而面对“分散化”的现实,国内机器人公司往往选择“跨界打劫”,寻找各个场景之间的共性。不断去切入他人的赛道。

从某种程度来说,机器人行业也已经陷入了“内卷”,该投资人表示,“(机器人公司)横向可拓展行业的共性场景,纵向可穿透一个行业的所有场景,短期来看,从共性场景切入会跑的快一些,但不论怎么打,穿透每个维度的市场都要投入量时间与金钱。先打通半导体、再3c、再医疗这样的路径表面看可行,但实际你在深耕3C领域时,另一家就会抢占半导体的市场。

相比之下,VC们似乎更喜欢那些选择了“纵向”打法,专注于某个领域内的“隐形冠军”。

“线性资本的逻辑是先深入到产业去了解,找到产业中的痛点,再去找具备技术能力去生产这类产品的团队”,黄松延表示,投资思灵并非是看好某一细分赛道,而是它的产品能解决痛点。

GGII所长卢彰缘也指出,对于初创企业的考察,第一要看产品成熟度,第二要考虑市场接受度。

“其实没必要去纠结百亿美金”,该投资人也表示,“创始人还是应该专注把自己的产品打磨好”。

具体到细分领域,AMR和医疗机器人依然是资本关注的重点。

对此凡卓资本表示,从目前的市场就绪情况及投资回报率来看,协作机器人与移动机器人(AMR)仍值得重点关注,中远期则可侧重手术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核心零件等赛道。

未来,这些赛道中谁能成为巨头?

家基本上的一个共识是:仅仅关注某个细分场景的企业很难成长为巨头。在3C、汽车、新能源等这样足够的领域中,才有可能诞生百亿级美金独角兽。

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曹巍认为,对于初创团队而言,当务之急是抢占B灯塔型客户,他们有更持续的付费能力,还会为自己的产品技术带来背书。

在工业机器人赛道上,并不乏巨头型玩家。初创型机器人企业的差异化产品能力不够,就不得不直面这类竞争对手的竞争:“这对创业团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在曹巍看来,未来影响机器人市场的关键变量是,机器人能力提升的速度和产品迭代的速度。能深度理解产业需求,打造爆款产品并实现产品闭环,后形成覆盖产业的销售网络的团队才能走的更远。

整体来看,工业机器赛道上品牌割据与低价竞争同时存在,细分赛道过多割裂了市场,初创企业要成为百亿级独角兽,仅拿到细分赛道的第一名远远不够,只有不断拓宽应用场景,争夺更多海外市场份额,才能在混战中脱颖而出。

联通的光猫怎么重置密码

wifi密码换了怎么重新登录

苹果手机要怎么样存信息

朱天曙字画值多少钱

怎么盘长玉石手串

孕期提醒怎么养猫咪

相机佳能支架怎么用图解

广州seo崇高甜柚网络

厦门网站seo优化方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