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众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发展
微众银行之初充分利用腾讯集团的资源和优势,有效打通了遵义市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服务“最后一公里”,基于社交平台探索普惠金融业务,为遵义特色产品拓展国际市场,主要服务个人客户。“微业贷”业务的出现说明微众银行开始逐渐关注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开通了便捷的通道。为加快推进9810业务开通,普惠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遵义市商务、遵义海关、遵义综合保税区多次专题会研究通关流程,产品种类愈加丰富,精准指导企业申报。9810业务启动后,致力打造多元化、综合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2020年10月,遵义跨境电商企业可先将货物以一般贸易方式批量出口至海外仓,微众银行以微业贷为基础,经跨境电商平台完成线上交易后,将金融服务品牌进化为“微众企业+”,货物再由海外仓送至境外消费者,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企业开拓业务节了量时间。同时,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逐渐有了智能化的趋势。以下是对微众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发展的详细描述。
(一)以社交平台为主导模式:2014.12-2017.10
微众银行于2014年底在深圳注册,通关全程无纸化并优先查验,致力服务好每一位小微客户。腾讯集团作为股东,在金融业务方面早有涉及,这为微众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腾讯作为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集聚了量客户,在用户资源占有量和忠诚度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微众银行借助腾讯旗下的社交平台精准触客,引入自有资源,对客户价值和需求深入挖掘,逐渐形成了以社交平台为主导的业务模式。
该阶段微众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做出了社交化探索,尝试从社交网络视角建立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以此进行触客、活客、留客等一系列业务活动。腾讯集团多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源,使得微众银行在获客、推广方面都具有极优势,业务开展较为顺利,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2015年微众银行推出“”业务,个人客户通过QQ平台就能直接申请,从而获得小额信贷服务,同年9月业务在微信平台上也顺利上线,利用社交平台的引流推广,进一步增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年报显示,微众银行2016年通过业务发放小额贷款1987亿元,这有效地满足了个人客户的小额资金需求。随着业务的不断成熟,微众银行又陆续推出其他金融业务,如微车贷、微装贷等,同样也是优先在社交平台上线推广。微众银行早期的普惠金融业务依靠社交网络迅速发展,一方面简化了金融服务流程,客户从贷款申请到发放都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约束,极地提升了普惠金融业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实现了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为以后金融服务的开展带来了崭新思路,改变了以往必须去实体网点或者下载专门APP才能获得金融服务的模式,是一次成功的创新。
(二)以多元平台为主导模式:2017.11-2020.9
通过初期社交平台引流推广,微众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迅速,但服务对象多是个人消费者,且产品种类单一。在服务个人客户的业务取得不错成果后,微众银行着眼于普遍且现实存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服务范围不断扩,产品种类也更加多样化、精细化,服务触角延申至出行、购房、餐饮、娱乐等各个生活领域,全面满足小微群体个性化的金融需求,形成以多元平台为主导的业务模式。
该阶段微众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逐渐多元化、综合化,由个人服务拓展至企业服务,努力满足普罗众及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2017年11月上线了专门服务于企业客户的金融产品——“微业贷”,这是一款纯信用、零抵押的金融业务,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时无合格抵押品的痛点问题,推动普惠金融业务不断深化。据2019年年报显示,微众银行通过微业贷已触达90万家小微企业,普惠成果显著。2019年9月,微众银行推出“微众企业爱普”APP,这款APP不仅为小微企业提供基本融资服务,而且根据小微企业的需要不断升级,将资金管理、其他增值业务纳入服务范围,这是对企业服务的进一步升级。随着普惠金融业务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微众银行更加注重、合作。微众银行与众安保险专门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企业无忧保险计划”,该计划主要为小微企业财产、员工、企业主及家庭提供多方面的保障。此外,微众银行坚持创新,不断增加产品种类。2019年10月推出“微闪贴”,主要支持小微群体的票据贴现,贴现金额最低1元,可达500万,持续拓展小微客户融资方式。微众银行多元化业务平台的构建符合“科技、普惠、连接”的企业愿景,而且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推陈出新,保持进化能力,使得普惠金融业务更加多元、。
(三)以智能化平台为主导模式:2020.10-至今
微众银行利用互联网工具和平台,以小微群体的金融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对普惠金融业务进行升级改造,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多元化金融服务。近年来,金融科技深入发展,微众银行充分重视技术与应用,强化现代科技在普惠金融业务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全面搭建以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化金融服务平台。
在此阶段,微众银行普惠金融业务逐步呈现智能化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更为迅速地捕捉客户需求,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都有了极提升。微众银行深入地对原有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主要运用数据分析、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使得普惠金融服务更为精准、高效、便捷,提升广小微群体的感知度和满意度。2020年10月,微众银行以智能化运作方式不断改进业务矩阵,将小微企业服务品牌优化为“微众企业+”,打造全方位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不仅满足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兼顾非金融需求。微众银行不仅持续升级企业服务,而且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金融云审系统的上线、FATE平台的都为微众银行更好地服务小微群体助力。在不断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需求的同时,微众银行并没有忽视其他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尤其关注残障人士,利用人脸边缘识别、光线活体检测等技术提升金融产品的适用范围,普惠程度不断深化。这种重视客户需求与体验,借助现代科技创新升级的智能化业务模式是值得借鉴且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的。
二、网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发展
网商银行之初主要借助阿里的电商平台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阿里生态圈内的小微群体。2018年6月,网商银行正式开展“凡星计划”,主要目的是放开所有技术和能力,在更范围内解决小微群体贷款难题,业务模式出现新变化,更加注重、共享。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网商银行深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020年9月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为金融服务最难触达的农村地区破解融资难题,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以下是对网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发展的详细描述。
(一)以电商平台为主导模式:2015.6-2018.5
2015年6月网商银行正式开业,从“无微不至”的企业口号就不难看出其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的使命。蚂蚁集团作为网商银行的控股方,在其之前就已进行多项金融业务,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均有触及,这使得网商银行的业务开展极为顺利。网商银行主要通过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展业务,服务范围从个人、企业扩展至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以电商平台为主导的业务模式。
在此阶段,网商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主要面向阿里电商平台的小微群体,一方面导入蚂蚁集团的资源、技术,获客和推广成本极低,不断满足不同客群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针对性的设计信贷产品,延申金融服务触角,探索出以电商平台为主导的业务模式。2015年9月网商银行推出“旺农贷”,这是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客户推出的互联网信贷产品;同年10月与支付宝口碑联合推出“口碑贷”,该项业务优先面向口碑平台上的中小餐饮用户;2016年在1688、阿里云平台上线“信任付”,该产品的显著优势是“先拿货、再付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经营者资金周转难的问题。在农村地区,网商银行借助阿里巴巴开展“千县万村计划”的契机,将广农民纳入服务范围,让金融下乡,不断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努力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的责任与使命。此外,网商银行注重服务升级优化,2017年全面升级对淘宝、天猫商户的信贷业务,提高授信额度,满足小微客户更高的资金需求,扩普惠金融业务覆盖面。之初,网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依靠电商平台发展迅速,模式新颖、效果良好。
(二)以平台为主导模式:2018.6-2020.8
网商银行初期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卓有成效,全面满足阿里生态圈内广小微群体的资金需求。为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积极健康发展,开拓更广阔市场,网商银行以更加的思路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升级,主动在行业内推广其技术和能力,与同业机构分享成功经验及成果,促进更加包容、业务模式的形成。
该阶段网商银行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向农村,技术与能力向同业机构,走向型金融发展模式。网商银行于2018年6月正式开启“凡星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向金融机构全业务和能力,在行业内推广其特色的“310”贷款模式,多方发力,共同将普惠金融服务推向新的高度,力争在3年内协同1000家金融机构,达成为3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资金支持的行业目标。在此背景下,网商银行的力度不断加,2019年5月与蚂蚁集团进行全面合作,将共享的理念渗透至金融科技、普惠服务等多个领域,共同为小微群体提供优质、高效、恰当的金融服务。此前蚂蚁集团的小微学也所有在线课程,旨在为小户提供全方位支持,阿里生态体系内的各种资源,全力支持普惠金融业务发展。2019年12月,网商银行以小微园区内的商、企业及工人为服务对象,推出综合金融服务项目,该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增添多种业务,如代发工资、个人理财等。网商银行将平台的发展模式不断深化与升级,创造了显著的普惠价值。网商银行将这种合作的思维运用到农村金融服务当中,与当地企业和合作,为三农用户提供涉农贷款。基于“凡星计划”的铺垫,网商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无接触贷款的方式助力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不仅带动了银行业的合作,而且打开了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格。
(三)以数字化平台为主导模式:2020.9-至今
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为解决小微群体的融资难题带来了新的思路。网商银行作为科技进步与金融创新的产物,自以来就格外重视技术与应用,普惠金融业务模式的升级与优化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近年来,网商银行借助数字化技术创新普惠金融业务,变革过去的业务发展模式,普惠金融服务正向数字化转型。
该阶段网商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模式逐渐转向数字化模式,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数字化普惠金融业务模式的形成带来了契机。2020年9月,网商银行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方面,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融资难题。卫星遥感地图可以清晰显示农作物种类及生长状况,并据此判断产量和价值,网商银行率先利用该技术成果为广农户提供农业贷款,使得三农用户也能享受便捷、平等的金融服务。网商银行在区块链、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攻关和运用方面同样居于前列。2020年12月,面对小微物流企业的贷款难题,网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其提供了规模、成本低的贷款服务。由于记录于区块链的数据难以更改,网商银行掌握的信息更加真实准确,发放贷款的意愿也会更高,有利于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性发展。在农村地区,网商银行以数据分析和互联网技术为底层支撑,推出针对不同区域的差异化授信模型,并与当地合作开展“普惠金融+智慧县域”的业务活动,为农村客户提供纯信用农业贷款,解决农民资金周转难题。网商银行的信息化起步较早,在普惠金融的实践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开创了独有的创新模式,同时保障金融业务安全、高效。可以说,数字化平台已成为网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抓手。
三、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定位创新分析
互联网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一直围绕客户需求展开,定位清晰、明确,合理规划业务布,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是创新的出发点及方向。
定位是企业目标、理念、愿景的综合反应,体现企业形象。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自伊始就确定了清晰的定位,致力服务小微群体,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业务范围从个人、企业拓展至农村地区,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但两者在目的、服务理念、市场定位方面仍存在差异之处。
表1.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定位创新对比分析
(一)目的对比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都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具备浓厚的互联网背景,但两者的背景和目的并不相同。腾讯集团作为微众银行控股方,是依靠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平台公司,早期主要提供社交及通信服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腾讯集团在2005年将服务视角转向金融领域,开始布金融业务,但产品种类和形式并不丰富,主要发展支付、理财等业务,较为特色的产品有财付通、理财通,在贷款领域并未涉足,所以微众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基础较弱,目的是尝试更多金融业务。而网商银行的目的与微众银行相径庭,网商银行由蚂蚁集团控股,与腾讯集团由社交通讯业务向金融业务拓展的思路不同,蚂蚁集团一开始就定位金融科技公司,尤其注重业务的普惠性,这与网商银行的定位与理念十分吻合,也为网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为践行普惠金融服务,蚂蚁集团从多方面布金融业务,产品种类丰富,如余额宝相当于银行活期存款业务,在贷款领域有阿里贷,后来发展成为网商贷,而且技术和模式相对成熟。网商银行初期主要是承接蚂蚁集团已有的金融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发展,可见网商银行金融业务的根基较为深厚,在业务基础上优于微众银行,之后更多的是开拓创新更多的普惠金融业务,而微众银行则是对金融业务的探索尝试。
(二)服务理念对比
普惠金融的“普”体现在服务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即尽量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推动普惠金融业务下沉,让所有小微群体感受到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但传统的业务模式受到信息不对等、金融排斥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充分满足广小微群体的需求,这也是普惠金融最难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利用现代技术转变业务模式,将金融服务延申至每个角落,力求普惠金融服务不留死角。两家银行都是定位于服务小微客户的银行,以践行普惠金融为己任,但服务理念各有特色。
微众银行多年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和广个人消费者,始终坚持金融普惠众的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关注客户方方面面的需求,深挖客户价值,与客户保持良好互动关系,将服务理念传递客户,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依托科技手段持续对产品类型和服务渠道进行完善,努力满足所有客户的金融需求,使普惠成果惠及更多群体。以微众银行的核心产品为例,除了为个人消费者提供资金支持之外,同样关心残障人士的金融需求,关注他们的痛点问题并着力解决。早在2016年,微众银行就一支手语团队,专门服务于有听觉障碍和语言障碍的群体,以手语的形式与客户互动,核验他们的身份信息,询问借款意愿。这种人性化的服务方式既保障残障人士的金融权利,又体现金融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普惠程度更为深入。
“无微不至”是网商银行的价值导向,而且不断在普惠金融的实践中得以落实和贯彻。从个人到小微企业再到农民皆是网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覆盖范围更为广泛。旗下有服务小微客户、服务中小机构、服务农村市场。同微众银行一样,网商银行一直将为小微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作为自身使命,但网商银行的覆盖范围更广。在普惠服务最难深入的农村地区,网商银行运用先进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通过与当地展开广泛合作,建立数据化模型等一系列方式,为三农用户匹配合理的信贷产品,推动农村经济包容性增长。可见,微众银行围绕小微客户多点发力,纵深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普惠程度更深,而网商银行,不断推动普惠业务下沉,普惠范围更广。
(三)市场定位对比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都是在科技进步和金融创新的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两家银行不仅为众多小微群体提供基础的信贷支持,而且围绕它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逐步衍生出多种增值服务,业务模式向着普惠式、综合式不断改进升级,以便满足广客户全方位的资金需求。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市场定位可以概括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中介,但定位侧重点仍有差异。
微众银行的市场定位更趋近于“平台中介”,个人存贷业务是其重点与核心。这样的市场定位符合“科技、普惠、连接”的企业目标。微众银行在普惠金融服务中充分发挥平台中介的功能,一方面对接多类金融机构、合作企业,另一方面对接腾讯公司的量客户。依靠连接者角色将双方联系起来,发挥中介作用,为金融机构输出客户资源,为小微客户提供资金支持。与之不同,网商银行的市场定位可以概括为“自营业务+平台中介”。基于明确的发展定位,网商银行一方面通过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积累量用户,整合阿里生态圈内多种资源,向难以在传统机构获得贷款的小微群体提供普惠性的资金支持,促进普惠金融业务深化发展;另一方面又向其他金融机构输出成熟的技术与能力,如风控能力、管理系统、产品研发能力等,提升业务延展性和生态圈聚合能力。两家银行之所以有不同的市场定位,源于各自不同的发展、背景。网商银行的互联金融基础较强,技术和能力相对成熟,而微众银行金融根基较为薄弱,更多是进行金融服务的探索。
四、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产品创新分析
价值主张的契合开启了企业与客户的互动,这也是双方或多方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价值的最终实现,不仅需要价值主体,还需要载体辅助,传递不同价值主张。产品创新的过程即为企业和消费者互动的过程,在这种动态循环的过程中,客户价值得到凸显,价值创造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通过信息技术主动对接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及价值主张,并以此作为产品创新的基础,同时借助生态圈资源不断更新产品和服务,为不同主体匹配合适产品,以产品为载体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
两家银行的产品创新都是围绕目标客群的需求展开的,在、共享的生态场景中嵌入普惠金融业务,提升服务的可获得感。但在目标客群、产品、业务类型方面也存在差异之处。
表2.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产品创新对比分析
(一)目标客群对比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与更新是企业和客户互动交流的结果,体现客户需求与价值主张的变化,客户感知和体验影响产品创新。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在产品创新的实践中,重视客户地位和价值,着眼于目标客群需求。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准确、全面地刻画目标客户画像,围绕小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定制金融产品,深入挖掘客户潜在价值。两家银行都将目标客群定位于小微群体,一系列的创新行为都围绕他们展开,但细分下来并不完全相同。
微众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之路依靠腾讯生态圈的支撑,腾讯是我国知名的社交、通讯平台,利用社交平台的垄断地位沉淀了量用户,获客成本低、客户资源丰富是微众银行的鲜明优势,但其中个人客户占比较多。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微众银行高度重视客户价值,侧重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以满足个人客户的需求。是微众银行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主要迎合个人消费者小额、频繁、短期的用资需求。之后推出的微车贷、微装贷也是专为个人客户的。随着业务的成熟与规模的不断扩,微众银行虽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微业贷,但其目标群体仍主要定位于个人消费者。2019年,微众银行法人客户达90万家,但服务的个人客户已超2亿,这充分体现其客户定位和特色。同样地,网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阿里生态圈的支持,阿里巴巴作为极具影响力和为人熟知的电商企业,经过长时间发展积累了海量用户,这也是网商银行主要的客户来源,企业客户居多。在过去的五年的时间里,网商银行目标客群的数量和种类不断丰富,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上的商户,逐渐拓展到线下小微经营者,但仍以企业客户为主。从小微企业的需求出发,网商银行多提供经营性贷款,如网商贷、订单贷都是极为成功的金融产品。随着小店经济的崛起,网商银行的小店贷款业务快速发展。综合来看,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都将目标客群定位于小微群体,但微众银行更侧重个人客户,网商银行更侧重企业用户。
(二)产品对比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消费者和企业的互动是价值实现的有效方式。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在普惠金融业务创新的过程中,将客户地位同等化,尊重客户意见,并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在互联网时代,广客户在社交平台或电商平台的搜索、评论和交流都会被记录下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通过数据分析、云计算技术,将这些行为数据转化信息数据,并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了解客户真实需求,进而相对应的进行产品创新,使产品和服务精准契合客户要求,从而增强客户粘性和产品的吸引力。
产品包括产品需求、资源输出、投入市场等一系列环节,传统模式往往以产品为中心,注重产品性能的优化。受用户价值思维的影响,互联网银行鼓励客户参与产品全流程,与企业共创、共享价值。通过强的生态网络主动对接客户,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和价值主张,倾听目标客群对产品定位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设计。在、共享的生态圈中,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将产品与丰富场景紧密连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实现全方位的覆盖,提升客户黏性,但两者所依靠的生态圈层、具体操作流程、实现路径均不相同。微众银行将应用场景与产品主动结合,将QQ、微信社交平台沉淀的数据识别整理,以此为依据构建客户画像,增加与客户的互动,针对性合适的金融产品,客户从个人扩展至企业,产品逐步渗透至多个生活领域,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网商银行则借助阿里金融生态圈,主动接入电商客户,了解小微企业和经营者的真实想法,贴合贷款人需求的产品。同时搭建双向互动创意平台,能准确搜集客户意向,及时了解客户动向,判断产品接受程度及转化率,并将客户价值主张反馈至产品流程之中,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
(三)产品类型对比
市场定位和目标群体的差异自然会影响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产品创新,两家银行具体的产品类型也较有差异。从个人信贷产品来看,是微众银行优先推出的信贷产品,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由于具有起贷金额低、无需担保、申请方便等优势,一经上线就得到了广消费者的青睐,发展快速,现已成为微众银行的特色产品。
为扩普惠范围,满足更多群体的金融需求,2017年微众银行推出微业贷,为企业客户提供纯信用、免抵押、周转灵活的贷款业务。网商银行的主要产品有网商贷、旺农贷和信任付,由于客户划分非常细致,业务种类丰富多样,每个产品面向的客户群体并不相同,业务种类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极高。
综合来看,微众银行的产品种类较为单一,针对小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出现较晚,仍在不断开拓之中,而网商银行产品体系相对成熟,业务品种更为丰富,从产品类型上来说,微众银行仍要追赶网商银行。
表3. 微众银行主要产品及服务
表4. 网商银行主要产品及服务
五、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技术创新分析
技术的发展极地增强了企业与客户间的交互和通信,引发价值获取方式的变革。随着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深入推进,价值实现路径更加丰富,价值获取越发便捷、主动、准确。互联网银行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并应用于普惠金融实践之中,变革服务模式。在技术驱动下主动与客户接触,并对客户价值主张快速反馈与响应。数据技术高速、多样、精准的特性,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扩充信用数据来源,创新信贷评级机制,但两者在数据属性,信用评级体系构建上并不相同。
表5.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技术创新对比分析
(一)信用数据来源对比
互联网银行应用数据技术,拓宽信用数据来源。传统金融机构授信时主要依据开展业务活动时获得的身份信息及交易信息,这些数据虽然价值密集、指向性强,但数据维度窄,包容性差。数据技术的出现拓展了信息获取渠道,丰富数据来源,其中有两个显著优势,一是数据容量超,收集范围广泛,基于社交平台或电商平台沉淀的数据皆可容纳。二是数据类型多元,客户的交易行为、社交活动等都转化为信用数据,财务信息和征信不再是唯一可用的信用信息,推动了信用评级的多维度和全面性。互联网银行深入发挥数据技术的优势和价值,拓展数据维度,创新授信模式,向被传统机构排斥在外的小微客户提供信贷服务。微众银行掌握着客户多方面的数据,主要来源渠道是微信和QQ平台,而且依托数据技术将客户的社交数据、游戏数据、生活数据转化为可用的信用数据,扩充了数据来源。同时接入人行、腾讯征信平台的数据资源,保障数据的丰富性和全面性。网商银行主要掌握着小微企业的经营、交易等数据,由于量商家和创业者入驻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他们的采购、交易、销售数据都会被存储下来。网商银行利用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重新解构分析这些数据,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信用信息,以此作为客户评级和批贷的依据,颠覆了以往的授信模式。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之所以能为小微群体提供纯信用的信贷产品,主要是他们掌握海量、动态的信用数据,对客户资信状况有全面了解。所以数据质量在整个信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数据属性而言,微众银行信用数据的金融属性较低。这是因为微众银行主要是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来积累数据,数据的社交性很强,而网商银行借助阿里旗下的电商平台收集数据,这些数据多产生于消费、理财、结算等环节,相较微众银行的社交数据,金融属性更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反映更为准确。
(二)信贷评级机制对比
互联网银行依托先进技术,创新信用评级机制。传统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考虑,在贷款审批时多会审核客户的征信信息,但小微客户的信用数据难以采集。截至2019年末,人行征信中心记录在册的自然人有9.9亿,其中4.6亿人不存在信贷记录,无征信记录人数接近一半。信用记录缺失或不完整的群体就很容易被排斥在金融供给之外,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信贷支持。技术的创新破解了这一难题,互联网银行将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于信贷领域,扩展数据来源渠道,丰富数据类型,改变以往仅依据征信进行授信评级的模式。
微众银行将网络行为数据与人行征信等基础数据同时纳入信用数据范畴,并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提取可用的信用信息,搭建评级模型,从多维度评估客户信用状况,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而网商银行评级系统划分的更为具体,针对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有两套系统。面对小微企业,网商银行在为客户授信时,通常结合水文模型。水文模型类似城市水文系统,对当下难以判定的事情,纳入历史数据和交易数据。网商银行为生态圈的每个小微企业都建立了专属的水文数据库,当小微企业经营不良,即处于水位较低状态时,它们的贷款申请很容易被传统金融机构拒绝,,但水文模型结合行业前景、往年历史数据等信息综合测算企业未来经营状况,若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只是一时存在,未来发展较好,水位呈回升趋势,即会对小微企业放贷。面对个人客户,网商银行在为客户授信时,通常利用芝麻信用评分体系。该体系从身份、行为、能力、人脉等方面综合考查客户信用,这对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有很好的判断评价作用。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在腾讯和阿里生态圈的支持下,收集量的、丰富的、动态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转化为可用的信用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独立的信贷评级系统,有效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深度触达问题。这是技术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六、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效果分析
(一)借助价值思维重视客户体验,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
互联网银行的价值思维使其在发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客户体验,每一个主体都是价值的创造者,对于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说,用户价值尤为重要,不可忽视。互联网银行自就极其重视客户价值,对于客户提出的需求及时反映,并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关注小微客户的金融需求,在普惠金融的实践中不断挖掘客户价值,以满足客户需求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目标。小微群体的金融需求多具有“短、小、急、快”的特点,互联网银行提供的普惠金融业务与小微群体的需求契合度较高,金融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互联网银行一诞生就与小微群体有着天然联系,所以其发展定位和服务群体清晰且准确,自以来不断探索、完善金融业务,努力提升服务的普惠性。网商银行一直秉承“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和企业责任,为小微群体提供无微不至的产品和服务,努力探索普惠金融业务的新模式、新思路。下图展示了网商银行近三年来服务的小微企业经营者的数量,可以看出服务数量不断增多,2018年的增速高达1.14%,2019年增速虽有下降,但仍达到70%。互联网银行借鉴价值思维使其产品和服务充分体现普惠金融定位和特色,为其他互联网银行甚至整个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提供了模式范本。
图1. 2016-2019年网商银行服务小微群体数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网商银行官网
(二)借助生态圈思维拓展服务网络,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
互联网银行跳出传统的封闭思维,将注意力聚焦到金融生态圈的不同主体,促进多方合作。小微企业、银行、其他服务机构在生态圈内相互依赖,共同进化、共同成长,每个主体都与生态圈息息相关,每个成员创造的价值都将造福整个生态圈。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利用各自金融生态圈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改变传统金融机构以往“单打独斗”的服务模式,加速、合作,进而拓展服务网络,脱离了空间和时间对普惠金融服务边界的限制,使得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可得性、普惠性明显提升。微众银行不仅关注个人、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而且精心服务特殊客群,确保所有个体都能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早在2016年,为保障残障群体的金融权益,微众银行的业务增加手语服务功能,以此了解他们的金融需求,并为其提供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业务累计服务特殊客群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在前两年迅速攀升,后期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累计普惠客户的数量仍在增加,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图2. 2016-2019年累计服务特殊客群数量
数据来源:微众银行官网
网商银行在不断发展个人和企业金融业务外,持续运用科技手段推动金融业务下沉至农村地区。面对农村地区金融业务难以深入拓展的困境,网商银行优先与当地企业和相关门合作,共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效果显著。同时抓住农村电商快速崛起的机遇,如图展示了我国淘宝村集群的数量,网商银行围绕农村电商用户的需求,利用阿里生态系统,与淘宝、天猫等平台展开合作,推出订单贷、信任付等产品,覆盖小户更多的金融需求。在阿里的自有生态圈之外,网商银行技术和能力,与众多金融机构开展广泛合作,进一步拓展服务网络。
图3. 2015-2020年我国淘宝村集群数量
(三)借助数据思维有效防控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获批难、担保难、额度低一直制约着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小微企业时间较短,缺乏完整征信记录,且没有合格抵押品,导致传统机构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不高,贷款意愿低。互联网银行将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在普惠金融实践中充分发挥科技价值,依托数据技术改变传统授信模式,既满足小微群体贷款需求,又降低了贷款风险,实现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依据人行的征信信息对客户进行授信,但这种方式导致贷款审查维度单一,很容易产生金融排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通过腾讯、阿里的数据平台从社交、消费、交易等多个领域获取数据资源,运用数据模型自动分析,从而全面掌握客户信用信息,并以此作为授信依据。
如下图,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贷款不良率虽然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较之初有很变化,但基本在1%左右,相较上市银行整体的情况仍处于较低水平。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应用数据分析、云计算、区块链技术改进信贷评级系统,有效防控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可持续性。此外,从2017年到2019年,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权益报酬率逐年上涨,如下图所示,该指标反映了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说明互联网银行的获利能力较强。结合不良贷款率和权益报酬率等数据综合来看,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整体发展状况良好,说明它们独特的业务模式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图4. 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
数据来源:微众银行官网、网商银行官网、Wind数据库
图5.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权益报酬率
数据来源:微众银行官网、网商银行官网
七、对传统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的启示
(一)深挖客户需求,促进价值共创、共享
互联网银行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客户价值,鼓励客户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从而感受独特的业务体验,提升客户活跃度和黏性,促进企业和客户共享普惠价值。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接入各自生态圈的资源,尤其是客户资源丰富,但两者定位精准,一直秉承服务小微的理念,坚持特色经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业务模式。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均由小微客户的需求衍生,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也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展开。从业务演化来看,优先布客户需求强、模式简单的产品,然后逐步向增值服务、综合服务延申,而且所有产品和服务面向普罗众,基本不设限制,普惠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可得性极强。
传统银行之前的业务模式往往以产品为中心,先研发优质产品,再以此去吸引客户,但当今时代客户对服务和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银行也应转变思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了解客户真实需求,针对性地产品,优化服务。尤其注意产品创新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将产品和服务嵌入更多的应用场景之中,让金融服务覆盖更多领域,普惠更广泛的群体。客户价值是互联网银行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传统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客户价值,深挖客户需求,加强银行与客户间的互动,使不同主体感受价值创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二)开展跨界合作,打造全方位金融生态圈
阿里和腾讯生态圈为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是客户资源,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初期对接各自生态圈内客户,拥有广泛客户,多以小微群体为主,这与它们的发展定位天然契合。微众银行早期客户主要来自腾讯的生态系统,多为个人客户,针对性地推出了、微业贷等产品,网商银行早期客户来源于阿里的生态圈,多为小户,围绕商家需求推出网商贷、信任付等产品。随着生态圈规模的不断扩,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加放程度,多方合作,连接更多参与者,服务对象从个人、企业发展至三农用户,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普惠效果极好;二是数据资源,阿里和腾讯生态圈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海量数据,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利用先进技术将其转化为可用信息,精准刻画客户画像,了解客户全面信息,同时创新授信模式,优化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和可持续性。
这种生态圈思维是值得学和借鉴的,传统银行业也应思维,强化自身优势,携手互联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推进我国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搭建全面的金融生态体系,使得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循环起来,整合线上、线下多种资源,打造全方位金融生态圈。生态圈内的不同参与方式相互依赖,共同进化,共同成长,为实现共同目标分工协作,创造最化的生态价值。传统银行在生态圈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产品流动,连接更多小微群体,不仅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而且提供非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三)强化技术应用,实现数字化驱动管理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业务模式,技术的持续创新使得普惠金融服务更加精准和主动。互联网银行在普惠金融业务创新的实践中,将科技与普惠金融相结合,不断强化技术与应用,发挥科技价值,用技术不断拓展普惠服务边界。比如网商银行利用先进技术“310”贷款模式,为小微群体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
传统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也应逐步向数字化转型,运用技术破解发展难题。贴合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普惠金融业务的创新,改变固有的业务模式,推进数字化普惠金融。从互联网银行的创新行为来看,技术的更新离不开数据的积聚,可以说数据是互联网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核心。传统银行应加数据挖掘力度,不仅要对行内的数据资源充分挖掘,对接内数据,而且要与互联网企业、金融服务商、平台公司等展开合作,扩充数据来源,整合多方数据。同时要强化数据应用能力,搭建共享数据库和技术平台,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实际价值。传统银行应将现代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服务当中,创新产品和服务,让所有人都能享受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务,丰富金融服务渠道,将技术渗透至薄弱领域,用技术引领普惠金融业务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