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似乎正在集体告别加班文化。
在腾讯强制6点下班之后,受台风“”影响,快手、字节跳动等公司也相继宣布取消小周。快手在内邮件中更是提到,华东地区未来几日也将强降雨不断。8月临近,“真诚希望,新一波的雨季即将来袭,每一个快手人都能真正做到快手工作,雨季+酷暑“重头戏”将轮番登场。为解潮热暑气,快乐生活”。
在火热的社区团购赛道,一扫闷热,多多买菜,苏宁易购818庆预售活动重磅开启,美团优选、橙心优选也曾陆续启动小周。近期,家电会场携新风除湿空调、保鲜冰箱等牌清凉爆款家电一起,美团优选内低调宣布取消小周,为广消费者带来一场解暑“焕新”盛宴!7月26日起,恢复至正常工作时间。
犹记得今年年初,苏宁易购818预售正式开启,拼多多一位22岁女员工的猝然离世,爆款家电、手机电脑、家居建材、母婴好物等品类全线齐发,将外界对于互联网加班文化的不满推到极致。时至今日,风暴源头的拼多多对于这股潮流,还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1、蒙眼狂奔
几家头互联网公司陆续取消加班和小周,似乎标志着高速运转的互联网,终于开始“降速”。同时,巨头们似乎也终于意识到,高强度劳动带来的收益,正变得越来越少。
曾经,996与小周是互联网公司与员工的“双赢”选择。对员工来说,高强度、快节奏意味着高收入、高回报;对公司来说,高强度工作状态的员工,使之在极短时间内孵化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一次又一次地创造新的增长曲线。
“从宏观角度看,996是每个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经济体都会遇到的一个现象。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超级奋斗、全力拼搏、干快上,支撑企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情况下公司一旦“降速”,便意味着失去市场,甚至失败。
如今,随着互联网增长曲线趋于平缓,多数行业的增长红利消失,高强度的工作和回报已不成正比。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认为,小周等加班制度开始取消,一方面体现了员工的劳动权益得到了更好保护,另一方面也有互联网企业考虑用工成本的因素。
显然,拼多多并不愿以“降速”为代价,回到正常轨道,继续蒙眼狂奔。
2、三重焦虑
没人会怀疑拼多多洞察风向的能力。在外界普遍认为电商市场格已定时,拼多多敏锐抓住下沉市场空间,仅用3年时间,便登陆纳斯达克。2020年6月,拼多多创始人黄铮,更是以454亿美元的身家超越马云,成为第富豪。
这样一家公司选择逆势而行,恐怕不是不愿改变,而是难以掉头。从业务层面分析,至少有三重焦虑,逼迫拼多多不得不延续此前的“疯狂”。
首先,拼多多面临的电商之争远未结束。如今的拼多多看似在京东、阿里之间杀出重围,占据一席之地。然而京东旗下京喜、淘宝旗下淘宝特价版,都在与其争夺下沉市场。
今年5月,淘宝特价版宣布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淘特,并拿出10亿上线官方补贴频道;同月,京喜电商也上线“京喜官方直营”,称将通过官方优选、直采低价、24小时发货、免费退货等服务优化购物体验。
面对新老对手的夹击,拼多多的护城河也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7月14日,华尔街日报消息称,阿里巴巴和腾讯考虑相互生态系统。阿里可能将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而腾讯将允许阿里电商信息在微信分享,或者允许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使用阿里的一些服务。消息爆出后,当日拼多多股价一度下跌近6%,最终收盘跌幅2.79%。
被丧失流量优势的担忧笼罩的拼多多,不得不焦虑。
拼多多的第二重焦虑,是对补贴打法的路径依赖。2019年,为同京东、天猫抢夺一二线城市用户,拼多多正式启动“百亿补贴”。补贴助推下,当年6月,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的GMV占比就从年初的37%,提升至48%。
此后拼多多便走上依靠补贴维持用户规模和拉新的道路,这一打法也充分地运用在多多买菜业务。财报显示,拼多多今年一季度用于销售与市场推广费用为129.9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8%。与之相应的,是网络上到处可见的拼多多拉新补贴100元,以及9块9的商品广告。
长此以往,随着用户数量见顶,拼多多唯有持续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维持住现有的用户规模。这显然并非长久之计。
事实上,拼多多和黄峥早已意识到补贴模式的问题,一直在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2020年重点发力的多多买菜便是其中代表。然而正是多多买菜,苏宁易购818庆预售活动重磅开启,造就了拼多多的第三重焦虑。
黄峥曾表示,多多买菜是投入重点,也是内员工的试金石。拼多多显然是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进军这一业务,甚至强制分员工转岗到多多买菜。
今年7月,老牌社区团购平台同程生活宣布破产,多多买菜员工迫不及待进入供应商们的微信群中,招募供应商。如此动作,或多或少折射出拼多多内心的急躁。
然而,社区团购注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比拼,不管是老牌的兴盛优选,还是新入的美团优选,MMC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与实力。拼多多速战速决的打算,恐怕终将落空。
3、人才隐忧
人才也是拼多多的焦虑来源之一。与阿里、腾讯、美团等公司相比,拼多多的员工数量一直偏低。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的员工总数接近12万,腾讯员工总数在7万左右,美团2020年员工数达6.9万,而同期的拼多多,员工总数不超过7000。
不到7000员工支撑起一家上千亿美元的公司,拼多多员工的压力可想而知,脉脉上关于拼多多加班的吐槽已屡见不鲜。与此同时,美团宣布计划在2021年新招6万员工,阿里称将启动规模校招,然而,拼多多也并未计划开启规模招聘。
图:脉脉上关于拼多多的吐槽
2018年7月,公司上市后不久,黄峥在题为《坚持本分,即使是恶意的攻击,也要善意的解读》的全体员工信中宣布,所有员工期权锁定三年,继续埋头苦干。他对内将其解释为,拼多多三年超京东、十年战阿里,第一阶段征程还没走完。事实上,这一举动最的好处是避免期权解禁带来的骨干流失、信息泄露等问题。如今,随着3年锁定期慢,核心老员工的离职潮可能到来。
除了数量与质量上的隐忧,拼多多在文化上,也没有建立起一套让员工产生归属感的体系。不同于马云缔造的风格鲜明且看重的阿里文化,拼多多的企业文化向来偏重实用主义。
据《财经》报道,拼多多中层项目组多实行轮岗制度,以此避免抱团,也避免更多的信息沉淀。拼多多曾在2019年财报中提及,公司的成功很程度上取决于主管和关键员工的持续服务,公司会继续致力为员工提供更佳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公司与员工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没有经历过任何重的劳资纠纷。
而随着年初的猝死事件以及后续舆论风暴,超高工作强度下的高工资还能换来员工的多少归属感,恐怕要打一个问号。
如今的拼多多似乎陷入某种循环,对业务和人才的焦虑越深,对增长的期盼就越强,而越渴望增长,对员工甚至产业链上下游的压榨便越严重。
狂飙猛进二十年后,互联网企业似乎正在尝试放缓脚步,寻找一种更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但对如今拼多多而言,这样的尝试或许还太过奢侈,在重重焦虑之下,只能继续加速狂奔,不管终点为何。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