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是一种很奇怪的社会现象,做到科技人员人手一套房。要让一线的科研人员没有“买不起房”的后顾之忧。再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即使你从来没见过那个亿万富翁,最终做到所有“格力人”,你就会莫名其妙的感觉他很讨厌,人手一套房。不过,他赚走了你该赚的钱。
这种现象不仅仅在才有,作为上市企业的格力,在国外也十分常见。
近日,斥巨资给员工建房,俄亥俄州立学和康奈尔学研究人员做了一项研究,就意味着格力每年净利润要减少几十亿,有2800人参与了这个调查,利润少了股东的分红自然也就少了,结果证明人们更喜欢个体富豪(例如:马斯克、贝索斯),此举必然会得罪不少股东,却不喜欢亿万富翁这个阶层。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的存在拉了贫富差距。1995年的时候,尤其是此前入股格力的高瓴资本。那为何董明珠还要“一意孤行”,美国最350家公司的CEO薪资是普通员工薪资的48倍,与资本“对着干”呢?一、中年丧夫,到了2021年变成了372倍。
换句话说,CEO只需要工作一年赚得钱,需要普通人工作372年才能赚到,这让普通人怎么可能做到心理平衡?
不过在谈到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时候,被调查者却并不反感他,反而有很多人会为他们加油助威,让他们赚更多的钱。
1
马斯克凭什么可以这样?
截至10月24日,马斯克在福布斯实时富豪榜已经排名全球第一,身家2296亿美元。
按理说,如此富裕的一个人应该被当成典型的资本家才对,为什么人们不但不反感他,反而很支持他呢?
原因就在于马斯克的身上散发着闪耀的光芒,他可以接受无数次失败,但是他不能接受平庸地死去。他要在活着的时候多做一些自己认为争取的事情。
早在20年前,马斯克这个疯子就已经开始准备到火星上转一转了,因此了Space X,这是很少有人敢想的事情。
不过要想登上火星,首先,要有比较靠谱的火箭,其次,必须是可回收的,最后,是便宜。
如果说不惜一切代价来搞一个发射稳定的火箭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可是成本高就意味着不可商业化。为了达到稳定、可回收和便宜,马斯克遍寻名师。
2004年,马斯克又与特斯拉发生邂逅,随后入股成为股东。左手电动汽车,右手可回收火箭,一心在同时干着两件事。
从历史经验上来看,这样做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不管是做电动汽车还是研究火箭都是极度烧钱的事情,马斯克怎么可以同时两个都做呢?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甚广,特斯拉和资金链极度紧张。马斯克表示,如果圣诞节还没拿到融资,那么特斯拉就彻底倒闭了。也就在圣诞节的前几个小时,特斯拉拿到了一笔融资,这才让特斯拉挺了过来。
现在特斯拉好了,成为了全球第一市值的汽车公司。这一切都多亏了那一次重要的融资,否则马斯克真的就成了路人甲。
每当回首起创业最困难的那段时间,他都可能非常煽情,甚至眼含泪水,记忆太深刻了。他表示,那种感觉就像是一边嚼着玻璃,一边凝视死亡的深渊。
时至今日,无论是特斯拉还是Space X都是非常成功的公司,而人们也认为马斯克值得这些成就。
2
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富裕阶层?
我相信马斯克的创业故事不仅仅让美国网友感到佩服,更是让世界网友真心佩服。
可是把亿万富翁们归纳到富裕阶层之后,人们怎么就不喜欢了呢?
人们会想当然认为这些富豪们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生在好年代了,运气比较好而已,成为了那个幸运儿。关键是他们成为幸运儿之后,还形成了一个阶层,通过设立特权等形式形成阶层固化,锁住了其他普通人的上升通道。
这个社会其实并不讨厌那些凭借个人努力获得社会地位的人,国内企业家中曹德旺、任正非、刘强东就是代表,他们虽然很有钱,但是普通人并不会讨厌。
家真正讨厌的是那些利用特权优势,好吃懒做就可以轻松拥有巨额财富的人,他们的存在让那些努力奋斗也只是混个温饱的人意难平,这是不公平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是一个创业者,能不能真正做到让员工真心佩服呢?
只要你能让员工感到幸福感,你的企业就一定不会差,你的个人声誉也不会太差。这个跟企业做的不没有关系。
举个例子,在河南有一个超市叫做胖东来,他的超市从来没有开出过河南,可是创始人于东来的故事已经被成千上万人听过,他就是要让员工幸福。这可能是国内唯一一家周二给员工放假的超市,员工工资在当地也是令人羡慕的水平。
此外,在有困难的时候,胖东来都是冲在前线。2020年疫情捐款5000万,2021年河南暴雨,再次捐款5000万元。这样的一位老板不管他有多少钱,人们都不会眼红。就连马云、雷军都曾专门登门拜访过。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